元曲的特点有哪些

2020-06-22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对于元曲,你了解多少,你知道元曲在创作上与诗词的区别是什么?你可以分清楚他们吗?小编这里帮你提供相关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内容上的特点:

  词一般反映了:

  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

  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

  朋友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我们就不举例了

  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以后再详细分析

 (2)、在形式上同异

  刚才有位朋友提到长短句

  当然曲和词同属于长短句

  但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

  词和曲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1---7字以至8--12字不等

  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而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

  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

  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异之处: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如曲牌《满庭芳》朋友们下来无妨查一查,是不是词和曲中都有这个牌,它们的词曲名相同

  那么如何区别呢?

  此调词、曲名同,实则异

  如果没标宫调,大家一般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看

  如是二段的,即是词,如是一段的,即是曲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曲有衬字,即正格(正字)之外。而加衬字可多可少,大抵散曲加衬字较少,剧曲加衬字较多,甚至使一支曲衬字多于正文的。

  如: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套中将原有的两句14字,加衬字后增至53字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这里面的: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恁子弟每谁教你他锄不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 均为衬字

  衬字越多,音节就越急促,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度。这个我们以后会细学

 3)、用韵不同:

  学过词的朋友都知道:词韵通常用《词林正韵》,它分十九部,平声、上、去、入声各部分押

  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也就是上周课后作业,让大家下载的这部韵书

  《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部,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押,入声则分别归入了平、上、去,像现在的普通话那样

  当然古典界也有人主张用今音,但我们学习古典,小渔村作业还是统一要求用《中原音韵》

 4)、词不能加句子,而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

  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这是曲律的规定

  可增句的共有十四调:

  《正宫 端正好》《正宫 货郎儿》、《正宫 煞尾》;《仙吕 混江龙》、

  《仙吕 后庭花》、《仙吕 青哥几》;《南吕 草池春》、《南吕 鹌鹑儿》、

  《南吕 黄钟尾》;《中吕 道和》;《双调 新水令》、《双调 折桂令》、

  《双调 梅花酒》、《双调 川拨棹》等。

  这个我们以后会细交流。

  散曲在字数、句数和调数方面的上述特点,既增加了曲子的生动灵活,又可扩大曲体所表达的内容,体现出散曲比词在体制方面的长足进步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词的句子从一字句可至十字句(甚至有11字句之说)

  九、十字句如辛弃疾的《粉蝶儿》: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zhòu,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曲的句子则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散曲中大胆运用俗语是和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的,为后世非正统文学的发展,在语言上做了必要的准备

(3)、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

  豪放(如王安石《金陵怀古》[桂枝香])、

  清旷(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愤激(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典雅(如姜《点绛唇》)、

  婉约(如李清照(声声慢》)与艳丽(如贺铸《薄幸》)等等。

  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

  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

  概括地说:

  1)、词贵雅,曲尚俗。

  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的区别

  就语言特色而说“曲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

  这样就使散曲在文学情态上与诗词有了明显区别,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生活化一些

  例如以下的词与曲同是抒写思念征夫,而手法有别:

  贺铸的词《捣练子杵声齐》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shù)人犹在玉关西!

  我们再看姚燧suì的曲《凭栏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贺铸词里的“泪墨题”,题了些什么?作者并没说,意在言外,全靠读者透过字句的表面,调动起丰富的联想,去细心体味,这里包含有比玉关还远的情思,可谓深情犹在不言中了。

  姚燧suì曲里主人公的相思处一点也不遮掩,将其内心的矛盾,寄与不寄的矛盾,敞开让你看:寄吗,怕影响归期;不寄吗,又怕挨冻受寒。

  正因她敞开了心扉,才使读者直接看到了一个女子的思想斗争激烈,感受到了一派天然俗趣。而这正是建立在诚挚、率真情感之上的。

上一篇:有关元曲的知识简介下一篇:元曲四大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