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见的四种文言文修辞

2020-08-18文言文

初中语文常见的四种文言文修辞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常常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了解这些特殊的修辞,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这里着重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对文言文阅读理解影响较大的几种修辞格。

  1.借代

  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的.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布衣”,在古代不难理解,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服,用这一特征来指代事物本身,是一种借代。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按字面译为“穿布衣服的人”,后面的“不以臣卑鄙。”(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就会使人产生疑问:“穿布衣服”,怎么就“地位低”呢?在翻译时,对这类词语应采取意译的方法,加以复原(译为“平民百姓”),否则会使人感觉莫名其妙。

  2.互文

  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在文言文中也较为常见。这类句子,在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常常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意思是“不因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

  3.委婉

  为了某种需要,对某件事情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这就是委婉。文言文中,委婉修辞格常用于外交场合。如《赤壁之战》中,曹操给东吴下战书,“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就是一种委婉说法。明明大兵压境,杀气腾腾,却故意说得十分轻松自在。对这类句子的翻译,一定注意保持原文的修辞色彩。

  4.讳饰

  讳饰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往往是指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说法。如对于“死”,帝王死叫“山陵崩”、“宫车晏驾”“千秋之后”,老百姓死则称为“填沟壑”。了解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能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初中语文常见的四种文言文修辞】相关文章:

1.文言文中常见的四种修辞手法

2.文言文的修辞

3.文言文的修辞介绍

4.文言文的修辞有哪些

5.文言文的修辞参考

6.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

7.关于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8.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上一篇:成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下一篇:文言文中常见的四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