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优秀教案

2020-06-19教案

  教学设想:

  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史记》的理想人格”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作者“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了解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人本主义的解读。

  课文比较难懂,选文较长,教学时在多读的基础上逐段疏通,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

专题目标:

  1、  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  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屈原和他的高尚人格;了解司马迁对屈原的解读和情感。

  时间设定:3教时

1教时

  要点:朗读课文,疏通段落,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

一、导入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屈原和贾谊的合传。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了《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朗读

  1、  注意读音

  惨怛( )  温蠖( )  濯淖( ) 啜其醨( )( ) 帝喾( ) 皭然( ) 汶汶( ) 汨罗( )  屈匄( ) 随属  ( )      唐眛( )    娴于辞令(  )  谗谄(  )举类迩    滋垢(  )    滓(  )商於(  )    顷襄王令尹(  )    咎(  ) 行吟泽畔(  )   枯槁(  )    三闾大夫(  )    怀瑾握瑜(  )   皓皓(  )    郢(  )  绌( )  从亲(  )  不内(  )  汶汶(  )

  2、指名朗读

三、疏通1、2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楚之同姓——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争宠而心害其能——属草稿——众莫不知——平伐其功

  2、提问交流

  (楚之同姓——是楚王的同姓。

  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

  明于治乱——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

  娴于辞令——擅长外交辞令。

  王甚任之——任,信任。

  争宠而心害其能——争得楚王的宠爱,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

  属草稿——属,编写。

  众莫不知——莫,没有人。

  平伐其功——伐,夸耀。)

  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四、疏通第3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忧愁幽思——离忧——疾痛惨怛——可谓穷矣——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故其称物芳——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提问交流

  (疾王听之不聪——疾,痛心;不聪,听力不好。

  谗谄之蔽明——谄媚的言语遮蔽了国君的明见。

  邪曲之害公——邪恶的坏话危害了公正。

  方正之不容——端方正直不被容纳。

  忧愁幽思——忧愁深思。

  离忧——“离”同“罹”,遭遇。

  疾痛惨怛——病痛和内心悲伤。

  可谓穷矣——穷,困厄。

  以刺世事——刺,讽刺。

  明道德之广崇——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

  治乱之条贯——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

  其文约——他的文章简约。

  其辞微——语言含蓄。

  其志洁——他的志趣高洁。

  其行廉——他的行为端正。

  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就其文字,虽然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

  举类迩而见义远——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

  故其称物芳——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

  蝉蜕于浊秽——象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

  不获世之滋垢——不沾染尘世的污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出于污泥而不染。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的言语遮蔽了国君的明见,邪恶的坏话危害了公正,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道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象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上一篇:《大象救兔子》的教案下一篇:屈原列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