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课件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⑵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⑶ 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⑵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⑶ 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3、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罕见。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让我们听着现代著名作家、苏州人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
二、配乐朗读,欣赏园林美景,整体感知文意
1、听完介绍,你对苏州园林有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
1、学生精读课文,梳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表现形式,用苏州园林美在_____说话。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大致内容,理清课文总分结构。(可结合多媒体展示)
明确: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教师小结: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四、交流分享:
问题:从文中你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方法有:注意园林内容方面布局是否适宜和谐,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不呆板等。
五、布置作业
课后了解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比较阅读,深化对于说明方法的理解;延伸拓展,有助于课内知识的消化及能力转化。
〖教学步骤
一、研读课文,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
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本文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语言的典范。
1、多媒体显示: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明确:
1、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2、学生另找几例品评涵泳:
如: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明确: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二、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教师简单介绍有关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关于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当然,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等。
说明方法
特点
作用
举例子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事例作例证。 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 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编辑部,显示彼此异同。 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 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
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 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