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课件

2020-06-25教案

  外国教育史的内容很多,也比较零散,但是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把握主次,这样复习起来更容易轻松一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外国教育史课件,欢迎阅读。

一、古代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1. 巴比伦的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宫廷学校(培养高级官僚)、神庙学校(僧侣、寺庙接班人)、书吏学校(低级人才,如书函写作)。

  2. 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高等教育,除此之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学校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教学管理十分严格。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

  1. 古代埃及的学校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书吏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2. 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1)普通文化课程,即读写、计算,尤重书写;

  (2)专门职业课程,即书函、律令等;

  (3)高级科学知识,如天文、数学、建筑学、水力学、医学等。

  教学方法:以机械教学为主。灌输和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

  1. 婆罗门教育

  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古儒学校”(12年)。《吠陀经》(梵文学习内容)。体罚。 教育对象:婆罗门、刹帝利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梵文《吠陀经》) 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

  2. 佛教教育

  教育主张: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性平等”。 主要场所:寺院。

  教育目的:培养僧侣。 学习内容:佛教经典。

  教学语言:地方语言。

  教学方法:初级阶段,以教师口授和学生记诵为主;高级阶段,争辩和议论。

  简评:优: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对印度乃至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中国书院、思辨哲学等);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劣:悲观厌世。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首先,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和教育;

  其次,教育具有阶级性及等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丰富,包括德、智、体及宗教教育;既有统治阶级的需要,也有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第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适应不同统治阶级需要,具有森严的等级性和强大的适应力; 第五,教育方法简单、体罚盛行,以个别施教为主,尚未形成正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地位较高;

  第七,早衰或断层,源远而流不长,而中国文化,源远而又流长,古老而风韵长存。

二、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1.斯巴达教育

  (1)教育目的:培养体格强壮、富有勇武精神和爱国精神、善于战斗并持久斗志的武士。

  (2)教育的过程和内容:A 、严格的新生儿体格检查(长老);7岁以前,母亲教育;

  B 、7-18岁,军营生活。“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

  C 、从18岁起,青年军事训练团;

  D 、20岁,实战训练;

  E 、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非常重视女子教育。

  总之,教育性质是野蛮的、落后的,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教育内容是片面的。教育的目的是训练勇敢的战士,防御和增强国家实力,维护公民地位,这在当时是成功的。

  2.雅典教育

  (1)雅典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2)教育过程、内容:

  第一阶段是家庭教育。7岁前。子女出生后也受体格检查,有其父检查。

  第二阶段是文法学校和琴弦学校教育。

  第三阶段是体操学校教育。13岁后,增加了游泳。

  第四阶段是体育馆教育。15岁左右,除上述,还要学习政治法律、伦理道德以及“三艺”。

  第五阶段是军事训练团教育。

  3. 比较: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

  1.“智者”的教育活动

  公元前5世纪左右,被用来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

  2.“智者派”的教育贡献

  第一,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流动。

  第二,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范围,确定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

  第三,提供了一种新型教育——政治家的教育。

  第四,教育工作开始职业化。

  第五,促进教育实践,丰富教育思想。

(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第一,文化和教育中心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

  第二,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

  第三,中等教育日益偏重于知识教学,尤其强调文学教育,体育和美育被忽视。

  第四,真正得到发展的是高等教育。

(四)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西方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1.教育目的论 :培养治国人才,历史上最早的专家治国论者。

  2.德育论与智育论

  A、教人学会做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教人“怎样做人”;

  B、智慧即德行。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的行事,智慧就是道德。“智德统一论”的提出,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以教给人的。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教人形成正确的认识。但同时,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人的道德还有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C、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D、守法就是正义。正义的行为和其他一切道德都是智慧。

  E、身教重于言教。

  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3.“苏格拉底方法”

  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

  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

  下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其使用需要有一定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索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上一篇:西方美术史课件下一篇:中国美术史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