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案实录

2020-07-15教案

关于《雨霖铃》教案实录

【课程分析】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词从风格上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婉约派。提及婉约派,当首推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结束唐诗单元的学习、鉴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歌。要鉴赏词的艺术魅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词的发展脉络,掌握诗与词的联系与区别,把握词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为深入鉴赏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教两个文科班,学生的思维活跃,感悟能力强,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较活跃。因此只要老师创设出浓郁的鉴赏氛围,搭设好层层深入学习的台阶,学生就能够走进作品的艺术境界,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每个人的风采,做学习的主人。

【设计理念】

  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老师的诱导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索和研究中掌握知识,学会总结,学会反思。诗歌鉴赏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考查两方面的内容:

  1、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于此,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诵读、感悟、理解、分析,不断地积累,才能真正形成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这既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需要。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宋词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媒体设计】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展示本课的教学流程、知识及方法规律的总结,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本节课的容量,力求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流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

  (教师)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是一座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我们已经走进唐诗的王国,接受了艺术的熏陶。今天,让我们再走进宋词的家园,继续这美的巡礼。

  (点评:利用导语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对本节知识的重视程度,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实录:学生听老师解说,有的同学脸上露出认同感,求知的欲望。)

  (投影):雨霖铃

  柳永

二、分析探究

  1、(教师)要想很好的鉴赏宋词,就必须了解词的发展史,词的文体特点。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第50页内容。师生一起边看边总结。

  (点评:了解词的文体知识,才能为鉴赏词作扫清障碍,这也是读懂作品的最基本的条件,教师要给与适当的讲解、补充。)

  (实录: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在教师的指导下勾画重点语句。最后教师总结。)

  2、(教师)投影:词的发展史及文体特点

  (点评:让学生识记有关词的知识,为深入鉴赏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录:学生看投影,结合老师的讲解仔细体会,识记重点内容。明确学习的方向。)

  3、(教师)由对宋词的了解中导入到对《雨霖铃》的学习,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点评: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个必备条件。)

  (实录:学生看课下注释,认真识记教师补充的内容。)

  4、鉴赏诗歌内容(读思议悟):

  ⑴师:结合注解自读诗歌,整体感悟。读时注意思考: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什么内容的词作?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点评:抓住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是正确鉴赏诗歌的前提。)

  (实录:学生自读作品,思考并回答问题。)

  ⑵师:请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本,其他同学作点评。

  (点评:诵读的过程也是鉴赏的过程,要让学生敢于读出来,大声地读,声情并茂地读,有感情的在众人面前读,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

  (实录:学生范读文本,情感的把握较好,其他学生的点评到位。再让大家推荐一位擅长朗诵的学生读一遍,非常好,全体鼓掌。)

  师:全体学生齐读文本,让每个人都初步感知作品的艺术魅力。

  (点评: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文本内容。)

  ⑶赏析上阕别时情境(边朗读边进行)

  师:第一至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学生先自主思考,形成答案,然后小组讨论,完善答案,最后发言。)

  生:深秋时节的傍晚,一阵骤雨过后,离别的人儿对这长亭,耳边传来凄凉而急促的蝉叫声。表达了离人此时内心深沉的痛楚。

  小结: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凄。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通过寒蝉凄切痛楚的叫声、令人伤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骤雨初歇后的萧条冷落的景物,营造了离别前的`凄凉氛围。映衬出离人此时内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

  (点评: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对抒情方式的考查是重中之重。)

  师:第四至七句写了离别之人怎样的心情、动作?(生思考、探究并回答)

  生:京城门外,情人临时搭起帐篷,设宴饯行,然而离人心情不好,食之无味。正当二人难分难舍之时,船夫却催促登船。足见其留恋之情深。

上一篇:阿长与山海经的读书心得下一篇:风口上的医院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