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等和不相等教案
教学内容:
相等和不相等(《现代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关系.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相等的量的变换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有趣的数学课.
二、新授:
引入相等和不相等概念
1.出示图1
提问:(1)图上有什么图形?
(2)如果这些散乱的图形只让我们看一眼,能不能正确得出什么图形的个数多?什么图形的个数少?
学生动手摆学具.
教师出示学生的摆法,并让学生比较哪种摆法较好.
2.出示图2
提问:(1)第一行与第二行是什么与什么比?
(2)比的结果怎么样?
师:圆形和三角形的个数正好是一个对一个,是一一对应,也就是圆形和三角形的个数相等.
板书:相等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行与第三行.
提问:(1)第二行与第三行是什么与什么比?
(2)比的结果怎么样?
(3)它们的个数相等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板书:不相等
师:正方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一对应的部分是相等的部分,没有一一对应的部分就是正方形比三角形多出来的部分,也就是相差的部分.所以,我们看出来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不相等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相等和不相等.
提问:正方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动手摆学具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
(1)摆两行图形使它们的个数相等.
学生活动、汇报反馈
(2)摆两行图形使它们的个数不相等.
学生活动、汇报反馈
第一行摆了几个?
第二行摆了几个?
谁比谁多几个?(少几个?)
追问:你摆的多的那一行图形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师:通过摆学具进行比较,我们进一步知道了什么是相等,什么是不相等,下面我们继续学习.
运用概念进行等量代换
出示
提问:(1)第一行有几个白皮球?
第二行有几个花皮球?
(2)这道题让我们求什么?
师请学生用三句话说清图意.
追问:花皮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师:要想求出花皮球多出来的部分,怎样列式?
板书:9-5=4
提问:(1)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9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出示84页猫图
提问:(1)谁能用三句话说清图意?
(2)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生活动:学生把算式写在写字板上,反馈
(3)1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2.出示84页正方形图
要求:(1)组内说清图意
(2)列式计算
(3)小组互相订正
(4)表示什么?
课间休息-拍手操
3.(不等变相等)出示84页第2题,用什么方法使两行纽扣的个数相等?
要求:小组讨论,看一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相等变不等)出示84页第3题,要使上行与下行的纽扣相差4个,怎么摆?
要求:小组讨论,看一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种东西比多少,能一一对应的部分是相等的量;剩下的就是多的数量,这样就可以比较出多几或少几来.我们不仅要会用眼进行观察比较,而且要会用减法算式表示.
五、板书设计:
【相等和不相等教案】相关文章:
3.相等的解释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