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
导语:教材通过创设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座位的情境,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1
学生在学习上述内容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描述物体位置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在一年级上册的《位置》单元,学生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并能用这六个方位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位置关系;在三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一)》单元,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在为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单元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在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例1是教学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材通过创设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座位的情境,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例1在编排上从具体情境出发,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通过一个又一个连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既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又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推理能力得到发展。例1的编排具有以下四个层次:
1.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教材借助情境让学生找出坐在第2列、第3行的张亮同学,这一看似简单的、似乎是纯情境的问题,其实蕴含着三个意图:①体会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即在平面上确定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据;②明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规定相融合;③统一“列”“行”的顺序及方向,明确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或从下往上)数。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体现这三个意图,使学生有所体会和理解。
2.认识数对,明确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方法。在上一教学环节,学生解决关于张亮同学的位置的问题时,已经用“列”“行”的语言描述了张亮同学的位置,很自然地就提出了新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书写、记录、表示第几列、第几行?教材是由小精灵直接给出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在交流中感受到需要统一,再来呈现小精灵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数对,明确数对中每个数的含义,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和合理性,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一般方法。这就是既尊重教材的编排意图,又将静态的教材灵活地化为学生的思维活动。
3.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材在例1中编排了两方面的应用:①根据两位同学的位置,用相应的数对表示出来(即用数对表示位置)。②根据给出的某位同学的数对,找到这位同学的位置(即给出数对找位置)。通过这样两方面的练习,使学生感悟数对与物体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
4.比较相关数对的位置关系和数据特点。教材的座位情境图中只有少数几位同学给出了名字,这几位注有名字的同学都不是“闲”着的,他们都承担着引导我们观察和思考的任务:①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看一看有什么不同。②用数对表示周明、张亮、赵雪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③用数对表示出李小冬、孙芳、张亮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上面这些观察与思考,使学生体会到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的重要性,探索和发现同行或同列数对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位置关系上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是教学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创设在动物园示意图上确定各场馆位置的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方格纸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转化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悟数对与物体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直观感受直角坐标系的思想。
理解教材不仅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还要看明白教材的编排层次。例2的编排层次和例1是相同的,也具有类似的四个层次:
1.理解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含义。教材通过“动物园示意图”直观呈现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作用和特点:①用一定大小的方格统一距离(用数对描述行走路线时就需要用到小方格表示的.统一距离);②用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格点)表示场馆;③用方格纸上的竖线表示“列”,横线表示“行”;④方格纸上每条竖线和每条横线的交点都能用数对确定其位置,“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0”所在的列、行分别是起始列、起始行。通过对以上特点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含义,即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实际问题转化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直角坐标系的思想。
2.理解数对的含义,明确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无论是根据点写出表示其位置的数对,还是根据点的数对寻找该点的相应位置,都要遵循“先列后行”的规则。教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规则,在编排上采取了“分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确定所在列;第二步,确定所在行。教材先以“大门”(“大门”最具新课特点,其位置是第3列的起始行)为例,说明按照“先列后行”的规则,怎样从列的起点(0)出发确定所在列;再以熊猫馆(熊猫馆与大门最有联系,其位置是第3列的第5行)为指定练习,说明继“先列”之后,再如何“后行”,说明如何从所在列的起始行出发继而确定所在行。通过“大门”与熊猫馆“分两步走”的教学,既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明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先列后行”的规则),又沟通特殊点(大门)与一般点(熊猫馆)的位置关系。
3.巩固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材在例2中同样编排了两方面的应用,一是根据点(场馆)写出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即用数对表示位置);二是根据点(场馆)的数对寻找该点(场馆)的相应位置(即给出数对找位置)。通过这样两方面应用的练习,既帮助学生提高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熟练程度,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对与物体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
4.比较相关点(场馆)的位置关系和数对特点。在借用“大门”和熊猫馆明确“先列后行”的规则时,学生结合示意图明确了它们在方格纸上同列的位置关系,初步感知了它们的数对表示的特点。教材在编排上有意加强了这方面的引导和练习,在示意图中还有意“设置”了两组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场馆,一组是位于同一行的大象馆和海洋馆,另一组是交换了列数和行数的“大门”和猩猩馆(即关于对角线对称)。教材精心细致的编排给我们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比较它们的位置关系,探究它们的数对表示的特点,强调数对表示的顺序提供了充分、现成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随手可取,信手拈来。通过这样一些具有拓展性的应用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更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加深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