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和鹿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狼和鹿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环保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插图比较,显示矛盾,感受森林的变化
1、揭示课题《狼和鹿》,齐读。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两位主人公(板书:狼 鹿),请你说说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出示:贪婪 凶残 活泼 美丽 (理解“凶残”)
3、狼和鹿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凯巴伯森林)
4、读悟森林之变化:
(1)多媒体出示插图,以充满生机的绿色及荒芜静寂的黄色的反差引起视觉冲突。观察后谈谈自己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以及二十几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的感受。
(2)找出与图匹配的相关文字并出示:
①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②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
(3)指导朗读:
①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片美丽的森林?(抓住关键词“一片葱绿、生机勃勃”等)
②指名读,读出怜惜之情。
5、图文对照,质疑: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凯巴伯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二、感悟文本,深入探究
☆数据比较,感受鹿的变化
1、是呀,为什么同一座森林前后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2、自悟交流,点拨,初步得出:
狼被猎人杀死,鹿变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变成了这样。
3、理解杀狼动机,感受杀狼场面。
(1)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人们为什么要捕杀狼呢?(理解“提防”)
(2)出示第二自然段:放声读,完成说话训练:狩猎人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开始大量捕杀狼。听—— ;看—— 。
(理解“宁静、青烟袅袅”,感受人们对狼的杀戮,场面的凄惨)
4、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了解鹿的数量、情况变化:
鹿的数量鹿的情况通过对比你明白了什么
狼被杀前
狼被杀后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全班交流。
出示:四千只 活泼美丽
十万只 鹿的王国
四万只 饥饿疾病
八千只 病鹿
(2)教师小结:狼的数量在急剧变化,鹿群生活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鹿群在这里大量繁殖时,饥饿和疾病就缠上了鹿群。
(3)出示句子: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读读这段话,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感受鹿的痛苦:每天都有鹿在接二连三地倒下,剩下的也奄奄一息。)你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景象?
☆理清狼、鹿与森林的关系,感受狼鹿角色的异位
1、狼一只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受到破坏,活泼美丽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凄惨。而此时,贪婪而凶残的狼以及活泼而美丽的鹿,它们的角色发生了怎样戏剧般的变化?(狼——功臣,鹿——祸首。理解“功臣、祸首”)
2、出示第四自然段,用因果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1)贪婪而凶残的狼成了“功臣”,因为
(2)活泼而美丽的鹿成了“祸首”,因为
3、对于谁是祸首,你还有什么高见?(人类才是真正的祸首)
4、再次出示第二自然段,感情朗读。(感受由于人类的无知而做的蠢事)
三、总结明理,升华感悟
1、狼、鹿、森林、人类都是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学完课文,你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老师请你们小组合作,担任不同角色。你最想担任哪个角色,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
(1)小组合作,进行角色对话训练。
(2)展示合作成果。
2、出示天平,师总结:生物间有平衡关系,就像一个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态平衡。但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天平必将倾斜,也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所以“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应该时常敲响。(板书:吃 保护生态平衡)
板书设计:
狼 鹿
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效果反馈:
教学中我紧扣三组对比:森林状态的变化,鹿群数量、情况的变化以及狼鹿角色的异位。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比如,在感受“森林变化”时,通过两幅插图,使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二十几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又如,在感受“鹿群变化”这一板块中,我请学生合作完成表格,找出文中关于鹿的数量、情况变化的数字及语句,思考并交流,使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灾难的严重。
层层剥笋似的探究,使学生充分领悟了文章的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并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狼和鹿语文教案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教学重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三、教学难点
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看看狼和鹿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出示课题——18《狼和鹿》,齐读课题。
师: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
出示字词,学生认读
重点:多音字
dī
pō
提
泊
2.小组内识记
3、教师小结:生字朋友都已经累了,回到课文中去了,在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我来考考你们。
4、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
二、精度课文(感受森林变化)
1、这就是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勃森林,看了图片,谁来说说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中是如何描写凯巴伯森林的?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起来。
2、指名读:“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师:“生机勃勃”什么意思?
读好这个词。把它放入句子中再读读。
读得真不错。
要求小组读读(点小组的名字)
3、师: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读到这些,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三、深入探究(感受狼与鹿的变化)
(一)狼的变化
1、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到原因。
点拨: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
“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是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让我们再看看书上插图,它们瞪大着眼睛,四处张望,时不时提防狼的暗算。原来生活在这生机勃勃的森林里,除了快乐,还要时刻提防,真希望把这群狼消灭掉。鹿这样想,人们也这样想,于是他们拿起了枪,请小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
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心情如何?重点指导朗读。(师:看着一条条生命倒在枪口下,你们感到愤怒吗?愤怒的同学站起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
师:看着一条条生命倒在血泊之中,你们难过,悲伤吗?让我们用悲伤,难过的语气读一下这段话。)
3、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凯巴伯森林一时间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
(二)鹿的变化
1、鹿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读第三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鹿在数量上有哪些变化?
(板书:四千
十万
八千)
2、为什么在数量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再放声读一读想一想。
3、师:原来是饥饿和疾病夺去了鹿的生命。谁能读好这段话?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感受一下鹿群的变化,男、女、齐读。
四、对照感悟
1、课文读到这里,想想狼被捕杀前后,凯巴伯森林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师:狼一只跟着一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随之被破坏,活泼可爱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惨淡。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
2、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狼功臣行为和鹿的祸首行为是人们事先的愿望吗?是人们做梦也没想到。
点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彼此关系紧密。就像狼、鹿和凯巴伯森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样,它们之间构成了一条条互相依存的链条,人们把它叫做生物链。生物链一旦被破坏,后果就不堪设想,终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3、师:昔日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凯巴伯大森林闹的如此悲凉,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呢?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正如同学们所说: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
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板书:保护)
5、“保护生态平衡”齐读,请同学们把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
五、作业
小组内制作手抄报关于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