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

2018-10-11教案

  口算

  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求原来有多少(即被减数)的加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 求去掉多少(即减数)的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笔算

  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从表里可以看到,教材的编排是先教学口算,再教学笔算;教学口算把加法和减法分开进行,教学笔算把加法和减法合在一起;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教学穿插进行。这样编排有三个好处: 一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比较容易,结合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加了内容的容量和挑战性。二是教学加法口算通过摆小棒和拨算珠获得计算思路和方法,这些数学活动经验可以迁移应用于减法口算和加、减法笔算的教学中去,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三是本单元教学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较难理解,与计算教学交叉安排,分散了教学难点,还增加了练习机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

  1 操作学具,获得算法。

  第46页例题在列出算式45+30以后,先让学生用摆小棒和拨算珠的方法计算。学生在一年级(上册)里初步形成了用小棒计算的经验,完全能够用来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拨算珠计算虽然是第一次,学生也能进行。操作学具进行计算的目的不限于得到结果,更要从中体会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教材要求学生交流操作学具的思考,体会都是先把40和30相加,从而得到“蘑菇”卡通的算法。计算45+3仍然先摆小棒或拨算珠,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算法的探索过程,从中抽象出“番茄”卡通的算法,再次体验使用学具是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第52页例题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教材让学生经历与两位数加整十数同样的学习过程,便于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至于两位数减一位数,不再编排例题,让学生独立“试一试”。教材鼓励学生通过推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少数学生也可以再次经历操作学具探索算法的过程。

上一篇:有关母亲的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下一篇:《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