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鹿》语文教案

2018-10-17教案

  【课前谈话】

  师:知道我是谁吗?

  生:知道!俞老师!

  师:我们很有缘,俞老师在崇文也教三(5)班。

  知道上哪篇课文吗?

  生:狮子和鹿。

  师:预习过吗?你是怎么预习的?

  生1:课文读了好几遍,读那些生字,知道课文的主要意思。

  生2:把词语的意思了解一下。

  师:你们很会读书。除了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以外,还有什么高招?

  生1:提些问题。

  生2:做些课后的练习。

  生3:如果不会预习,我就去抄课文。(大家笑)

  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课文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不过,俞老师告诉你,你不要说不会预习就去抄课文,要说抄课文为了帮助你更好的记课文。[这看似很随意的话,却为这个孩子解了围。]

  师:你们班有多少学生?

  生(齐):34

  师:我们有30个学生,也差不多。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次评价“鹿角和鹿腿谁美丽”

1、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师出示课题,指名读(2人)

  师:看到狮子、鹿你想到了什么?

  生1:狮子是鹿的克星。

  生2:一个食肉,一个食草。

  师:狮子是凶猛的,鹿是温顺的。

2、学习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指名读学习提示

  师;怎么学习课文?

  (生又读了两遍)

  师:告诉我们要做两件事情:先是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3、默读故事,了解故事大概

  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默读课文

  (2)出示词语:

  倒影 匀称 珊瑚 欣赏

  抱怨 逼近 犹豫 凶猛

  撒腿就跑 挣脱

  狮口逃生 差点儿

  自由读——齐读

  正音:挣(zhènɡ)脱 跟师读一遍

  师:词语中有没有不理解的?

  生:“狮口逃生”什么意思?

  生答:从狮子的口里逃生。

  师:字面上的这么理解的,也形容从危险的情况下逃生。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说得比较详细。俞老师首先表扬这个学生真厉害,才读了一遍课文就说得那么好,再说他说得太长了。)

  于是,出示了以下提示的话:

  一天,一只鹿在池塘边喝水,十分( )自己美丽的角,而( )四条腿长得难看。鹿忽然发现一头狮子向自己( ),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 ),而两只美丽的角( )让它送命。

  要求在括号中用上上面的词语。

  A、自己练说

  B、指名说(叫到的学生自己添了好多字,但括号里填的词语是对的。于是俞老师再次肯定了这名同学,同时也提醒他不要多加字。我感觉俞老师真的好亲切,对待学生的错误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

  C、再自己练说

  [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才刚刚起步,所以作为教师有必要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能摘到这个果子。而俞老师的设计最巧妙之处就是在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非常自然,而且把词语教学和概括主要内容结合起来了,感觉就像一个整体。词语也不再是纯粹的、独立的词语教学,而是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加以运用,直接应用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这样的设计也印证了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在点评中说到的“打通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联系,不要让每个环节独立存在”。]

4、第一次评价“鹿角和鹿腿谁美丽”

  师:你觉得谁美丽?

  生:鹿角。

  师:为什么觉得鹿角美丽?

  生1:因为鹿角在水中的倒影就像珊瑚一样。

  生2:两个都美丽,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

  师要求学生看黑板,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形成板书:

  1(注:该学生认为两者一样美丽)

  鹿角: 25

  鹿腿: 8

  [在这个环节中,俞老师让学生举手表决:你认为是鹿角美丽还是鹿腿美丽?结果基本上是一边倒的,从上面的数字不难看出,从而形成第一次的矛盾冲突。]

5、再默读课文,找到鹿是怎么评价自己的角和腿的。

  师:找到文中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

  交流:

  生1: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句一)

  生2: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句二)

  师:第三处有吗?

  生3:读到了课文最后一句。

  师:找鹿说的话。

  生4: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句三)

  A、出示(句一)

  (1)指名读

  师:这里鹿在——生:表扬自己的鹿角常得美。

  师:看课文中的插图,鹿在干什么?

  生:它在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

  师:你是不是从它的眼神中看出来,它对自己的角非常的欣赏,因为它认为——

  生:它的角是多么的精美别致。

  (2)指导朗读(自己读)

  (3)出示图片(鹿角和珊瑚的图片对比)

  [在这里我想俞老师想让孩子们发现鹿角和珊瑚的样子是很相似的,可是有好几个孩子认为不像,因为鹿角张得太开的缘故。最后,俞老师就说是自己没有把图片找好,应该是很像的。

  我想孩子是非常天真的,他们都喜欢实话实说,所以也就不给俞老师面子了,看来我们在课堂上想要证明两样事物是如何的相像,在图片的取舍中还是要精益求精,不要应付!]

  B、出示(句二)

  师:但它看到自己的腿,鹿不由得撅起了嘴,不停地抱怨着——

  (1)指名读

  (2)齐读。怎么抱怨?

  C、出示(句三)

  师:不过,故事的最后,鹿却是这么说的——

  (1)指名读

  (2)齐读

  D、再出示这三句话(句一、二、三)

  师:注意最后的标点符号都是“!”,但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生:不一样。

  分角色朗读这三句话:男生读(句一),女生读(句二),(句三)一齐读,用朗读读出这三种不同的情感。

  师:聪明的孩子有没有发现,鹿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第一句是为自己高兴;第二句是抱怨自己的腿难看;第三句是各有各的长处。

  师:用一句话来说——

  生1:在评价自己的器官。(师帮她纠正:应该是在评价自己的角和腿。)

  生2:评价得不一样。

  师:为什么有变化?为什么后来又夸自己的腿了呢?

  生:因为四条腿让它狮口逃生。

  师: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鹿腿帮助鹿狮口逃生的呢?

  生:第6、7自然段。

  师:再加上写原因的第5自然段。

上一篇:《月是故乡明》的教案下一篇:《在大熊猫的故乡》优秀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