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随笔5篇

2019-03-12随笔

  科学教学随笔1

  学生们纷纷举着小船来上课(这是《沉与浮》单元的最后一课《造小船》)。课前我已布置好造一艘小船了,这节课是要来比一比各自的小船:哪艘运得多。

  我把装的物体分发到每个小组,先小组里比一比,选出一艘船来代表小组比赛,看着学生兴致勃勃地试着小船,我也观察到几个细节:

  “不行,不行,船漏水的。”这是第八小组里的学生在喊道。“把它用透明胶粘一下。”说完,小组里其他成员早就帮起了忙,小船一下子改进好了。

  “你放慢点,两边都要放,要不船会倒了,水就会进去了。”这是第五小组在试小船。“为什么要在船的两头一起放货物?”我问道。“因为放了一边,小船容易倒,要进水的。”“是啊,我们刚才就是这样,小船沉下去了。”原来他们是经验之谈。

  “老师,借块干抹布。”“用来干吗,是不是不小心把水溅开来了?”我边问边把抹布交给第七小组的同学。“不是,我们小组的男生放小船的时候太重太快了,把小船翻了,全湿了。”“湿了没关系啊,我们的船是用铝片做的,不怕水。”我有点好奇,因为其他小组放的时候也有学生会不小心弄翻了湿掉。“但是船舱里湿了,有水滴,货物也全湿了。这样有水的,就比原来要重了,可能会有影响的,船更容易沉了呀。”哦,原来这样,看他们小组是求胜心切了,不过还真够细心的。

  ……

  看着学生们试小船、改进小船,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亲自动手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是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现和创造的过程,看学生造小船,我也深切体会到:科学不是一个定论,只是一个过程。

  科学教学随笔2

  “老师,我的黄豆开花了,你看呀!”上课前我提前去教室,一进教室就被一个小女孩喊住,并兴致勃勃地拉着我去看她刚开花的黄豆。随着我身后的是一群孩子,他们见我去看刚开的黄豆花,纷纷向我作汇报,一个男生还把边上长势茂盛的凤仙花捧过来让我看。

  “我的凤仙花长得这么高了。”

  “老师,我第一次种的花死掉了,现在种的还很小了,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呀?”

  “我昨天发现我的凤仙花好像有一个花蕾,快开花了。”

  “老师,我没种凤仙花,我种的是黄豆,它长这么高了。”

  ……

  孩子们一边说着还一边比划着,一个劲儿地要把自己种植物的发现告诉我,让我分享他们的收获与快乐。

  这是《植物》单元上好种一棵凤仙花后的一个多月。这一段时间,由于植物生长需要时间,我一直让学生课外观察的。他们也每隔一段时间向我汇报一下,让我分享他们的喜悦。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标准》)。探究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当学生们在种凤仙花的过程中就是在体验在经历这一探究过程,这期间蕴含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的积极情感,而我也正是想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是一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最终的定论。

  科学教学随笔3

  四年级科学课第一单元已经在两个班级讲完了,我想利用一节课时间把一个单元的内容复习考核一下,形式安排是班级分成四个组,每个组分派人员回答问题,而且是先选代表后出题,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了不扣分,由其他组继续回答,说实话我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测而检测,只是单纯地把这一单元内容再巩固一下,没有让学生在这节课之前做过任何准备,也从来没有要求他们做过复习等学习任务,因为我不想学生在学习科学课时还要带着学习压力,我只希望学生能在我的课堂上学到一些知识,主要的是还能收获快乐。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走进了教室,首先我把这节课的任务安排以及活动形式告诉了学生,学生们显得很激动,个个都跃跃欲试的想要站起来为组争光,活动就这样活动展开了,每个组之间竞争很激烈,你一分我一分,我没想到学生们能表现这么出色,其中有个组的组员表现都非常好,在四个组里面脱颖而出,超出其他组两分,于是乎其他三组都卯足了精神要赶上来,可是在回答问题的最后阶段,因为问题多,基本上一个组别的每个成员都能回答一题,到了第三组站起来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看起来不是很自信,就算是站起来他也是低着个头等着他的题目,这时听见其他人包括同组员和其他组员叽叽喳喳地说“他肯定不会”“他怎么也敢站起来”“这题我们肯定得不了分了”“他们这组肯定得不了分了”,在他们的议论中我猜到这位学生平时的成绩肯定不是很好,但是看到学生们这样的表现我不是很高兴,我也觉得此时需要对他们进行一下教育,于是乎我说“同学们,你们这样的歧视行为让老师很失望,你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或许现在你们有人学生成绩好,但是或许有些学生成绩不好的人在其他方面就会有突出的表现”,学生们慧心的点点头,接着我给出了这位学生的题目,我专门挑了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当然如我所料,他自信的给出了答案,我鼓了掌,接着全班学生都鼓起了掌,我相信这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肯定会受到一丁点鼓舞,就这样问题都被学生一一攻克了,等到结束的时候有的学生还意犹未尽,还想继续。

  这节课我觉得非常的有意义,学生在竞争中收获了知识,而更多的是学生收获了学习的快乐,当然,看着他们快乐,我也快乐。

  科学教学随笔4

  台湾魔术师刘谦在央视2009年春晚亮出绝活后,一时风光无限。不少网民开始疯狂追捧这个眼睛亮亮、嘴角常挂几丝坏笑的年轻人,并对他的一切充满好奇。其实魔术成功的奥秘和道具密不可分,还有给人印象特深的是魔术师的一双灵巧的手。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小学科学课,我是一名小学科学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仅靠实验室里的配备仪器来上科学课是有一定局限的,为了上好科学课,吧学生带进神奇无比的科学探索殿堂,我也和魔术师一样有一只装着可以充当实验材料的“百宝箱”和一双和魔术师一样的“灵巧手”。

  说它“百宝箱”,其实是一只半米来高、近半米宽的木头箱子,其貌不洋,里面装的东西更是普通,有空牙膏皮、消毒筷的纸套、一次性桌布、一次性注射器、香皂的包装盒、玻璃小药瓶、铝箔药板、空的易拉罐、小木板、泡沫板……。

  “百宝箱”里的东西在他人眼中可能是垃圾,但在我心里它们是宝贝。只要经过我一双“灵巧手”摆弄,它们就变成了一个个启迪智慧、点燃自信、培养志趣的小精灵,使科学课课堂成了师生享受成功、共同成长的乐园。

  我领着同学们用香皂包装盒、废弃胶片、线头、小石子制作太阳高度测量仪;利用一次性桌布、透明胶制作“孔明灯”;让消毒筷纸套卷曲成“纸龙”探索空气占据空间;用小药瓶装不等量的水听声音高低,研究它在水中的沉浮;把晒干的菜籽、稻谷、芝麻、小麦装进铝箔药板中成了种子标本;……。

  同学们看见自己的“孔明灯”冉冉升空,玻璃药瓶中不同液体在热水中徐徐升高,卷曲的“纸龙”经口一吹,鼓胀伸值,一块块易拉罐皮在水中沉浮自如,同学们欢呼雀跃,眼中闪着智慧的光。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给同学们一半时间自由阅读新课本,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另一半时间由我为同学逐一介绍每一课应准备的物品,不外乎有一棵白菜、一段线、一杯加盐的冰块、一只蜗牛、几粒蚕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参与实验准备,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对要研究的物品了解更全面,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例如:捉蜗牛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找蚕豆时知道了蚕豆的用途和味道等等。

  现在,不但我有一只“百宝箱”和一双“灵巧手”,而且我的学生也都有一只“百宝箱”和一双“灵巧手”。课后,一家三口共同观察饲养的小金鱼、乌龟、小猫、小狗的生活习性;同栋楼的孩子用自制的观星箱寻找星座、观察记录月相;指导父母认识植物的蒸腾作用等。同学们不但自己学科学兴趣浓,还带动身边的人加入到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行列。

上一篇:幸福的清波,清波的幸福散文下一篇: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