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鬼子》的社会意义随笔

2018-07-20随笔

  赵德发是个编故事的能手、好手和高手,也是关注社会关心当下的仁心作家。一个很小的事件,哪怕是人们听来当笑话的事件,到他手里,他就能够发掘其中蕴含的意义或者道理,就能编出颇为离奇但又颇合常理与情理的故事。而就是因为其合乎常理与情理,对于作品中的人或事,你就不能仅仅用是或非、好或坏来加以辨别或评判,于是,读者在阅读中辨别着,评判着,收获着。

  《嫁给鬼子》就是这样一个作品。

  故事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日本老头想从中国娶个媳妇续弦,但他同时脚踏几只船,最终选取了自己中意的姑娘,却坑害了被踏的几个姑娘。从日本老头这个角度讲,他优中选优选取自己中意的媳妇并无过错。从中国姑娘这个角度讲,中意一个经济上有保障、为人上并无什么劣迹的日本老头作为伴侣,讨得生活的安逸也无可厚非。然而,无过错与无可厚非纠缠在一起,就剪不断理还乱了。

  其实,鬼子就是鬼子,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他精明侵略的本质,哪怕是在婚姻这样的个人问题上。与其说这是宿命论在作怪,还不如说这就是鬼子的本质。日本老头再好也是侵略中国榨取中国的鬼子,无论如何改变不了他民族的本性,中国姑娘再差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尊严与人格,中国小伙再穷也是依靠双手致富自食其力之人值得钦佩与尊敬。然而,老鬼子利用了中国姑娘爱慕虚荣享受浮华的心理弱势,凭着经济上的一点优势,把着完全有利于自己的标准,轻易地引诱三个善良而又愚蠢的姑娘同时上当,把嫁给鬼子看作享荣华拥富贵的桥梁,欣然投怀送抱,情愿接受蹂躏。姑娘啊,我为你们感到可耻。

  如果这是姑娘一人之事,倒也无需大惊小怪,需要惊怪的是,这不是姑娘一人之事,而是部分中国人的事,是集体无意识或者有意识所致。据统计,我市自2009年12月15日至2012年12月15日,我市有18个姑娘嫁给了日本人,男方年龄均大于女方,年龄差距在10岁(含10岁)以上的占61.1%,其中,差距最大的45岁,登记结婚的时候,鬼子已经77岁高龄。高秀燕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嫌贫爱富的,不是一开始就情愿接受鬼子的鬼话的,她从衷情于中国小伙转变为一心要嫁给鬼子,背后的推手是她世故并市侩的姨,是当下对荣华富贵追逐的集体无意识。不是吗,就连高世连这个坚守底线的中国农民,在马玉枝“良心可以用市场经济手段体现出来”的教育下,默认了闺女的做法。是啊,世事的艰辛难免会把清纯如水的小姑娘改变成市侩庸俗的大妈,对艰难生活的畏惧难免会使一个人的坚守不渝发生逆转。可是,改变也好,逆转也罢,要有一个基准,那就是高秀燕的爹高世连说的不能昩良心、不能狼心狗肺。

上一篇:文人的绝笔诗随笔散文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教师随笔:一节成功的生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