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蛋记教育随笔

2018-11-24随笔

  在中班实施“动物”主题活动的时候,一张长颈鹿妈妈生小长颈鹿的照片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和讨论:“我也是妈妈从肚子里生出来的。”“可是有的动物是生蛋的呢。”“对,鸡、乌龟就会生蛋。”“哪吒不就是他妈妈生了一个蛋变成的吗?”孩子们的讨论很有趣,他们对卵生动物的生殖方式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于是,我请孩子们去寻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蛋。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蛋,有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有的孩子甚至带来了松花蛋和成鸭蛋。孩子们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区分它们的大小、颜色、花纹、轻重等,并讨论它们的妈妈是谁。

鸡蛋怎么才能变出小鸡

  一天活动区里突然热闹了起来,“老师,不好了。洲洲故意把鸡蛋敲碎了!”

  我问洲洲原由,他满脸委屈:“鸡蛋里有只小鸡,我想把它救出来。”

  “那你敲碎蛋壳发现小鸡了吗?”

  “没有,鸡蛋里没有小鸡,只有蛋清和蛋黄。老师,鸡蛋是怎样变出小鸡的呢?”洲洲问。

  一旁的小石榴听了说:“我知道!我和爸爸在家做过实验,把鸡蛋放在暖气上就行,它需要暖和一些。”

  “真的吗?”洲洲带着疑问看向我。

  “你们可以试试看。”我觉得这正好是一个教育契机,便鼓励道。

  孩子们是天生的行动派,他们马上到活动区里找来一个小盒子和棉花,把另外一只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到盒子里,并且放到暖气片的旁边。

  与此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有关“孵出小鸡的条件”的信息。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各种答案:

  “孵出小鸡要21天,鸡妈妈不吃也不喝,她把蛋放在她的肚子底下孵。”

  “妈妈说要38度才能把小鸡孵出来,就是我发烧的温度。”

  “奶奶说她在农村的时候看见鸡妈妈还要经常用爪子把它肚子下面的蛋翻一翻,这样才能孵出小鸡。”

  为了让鸡蛋变成小鸡,孩子们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开始为孵蛋做准备工作。

  “暖气有多热?可别烫着鸡蛋。”

  孩子们发现了活动室里挂着的温度计,开始研究温度计上的数字并测量,发现暖气旁边只有31度,还达不到孵小鸡的38度。这可怎么办?

  “我家有酸奶机,妈妈做酸奶的时候我试过水挺热。明天我把它带来,我们就能孵蛋了。”粟粟说。

  “太好了!”孩子们欢呼着。

  孩子们似乎变成了“专家”,分享着他们关于温度和设备的知识,我不得不承认他们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通过班级微信群,我将孩子们想孵蛋的愿望告诉了家长,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家长不仅和孩子一起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还支持他们带来相关的设备、材料。

  第二天,粟粟果然带来了酸奶机。顺顺还把自己小时候用的小褥子拿来了:“这个褥子很软,鸡蛋躺在上面会舒服一些。”

  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鸡妈妈在孵蛋的时候要给它的鸡蛋们一天翻两次身。为了能让蛋宝宝快点变成小鸡,孩子们每天都会来翻鸡蛋。这样一来,哪些翻过、哪些没有翻过就搞不清楚了。怎样区分翻过和没翻过的蛋呢?经过讨论,孩子们想出了好办法:

  “我们可以早上来的时候翻一次,晚上走的时候翻一次。”

  “那样还会乱,它们长得太像了,看不出哪个翻了,哪个没翻。”

  “我们可以在蛋的一面画上太阳,在另一面画上月亮。太阳朝上表示早上,月亮朝上表示晚上。这样就不会弄乱了。”

  我惊讶于中班的孩子竟然能运用符号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尽管孩子们千方百计期待小鸡破壳而出,但我知道未受过精的蛋是孵不出小鸡的。我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孩子,毕竟等待21天却毫无结果,会多么令人失望!但教师的专业精神告诉我,等待21天的价值远比告诉他们答案重要得多。在探索的过程中,也许他们会对生命更加敬畏。

什么样的蛋才能孵出小鸡

  21天真不短,孩子们每天都去翻看鸡蛋,并在日历上作记号,数着孵鸡蛋的天数。到第13天的早上,包包突然噘着嘴说:“你们的这些蛋根本就孵不出小鸡。”

  “为什么?”孩子们吃惊地问。

  “妈妈说了,因为这些蛋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我的蛋还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用这样的鸡蛋孵小鸡根本就不行。”

  “那什么样的鸡蛋能孵出小鸡来?”孩子们再次讨论起来……

  第二天顺顺带来了最新消息:"我和妈妈上网查了,要鸡爸爸把它肚子里的一颗种子种到鸡妈妈的肚子里,这样下出来的蛋才能孵出小鸡。"顺顺指着妈妈手机发来的照片说。

  “可是我们哪有这样的蛋?”

  我没有想到孩子们这么快就发现了没有受精的蛋是孵不出小鸡的,他们的探索更加深入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我从淘宝上联系了养鸡场的工作人员,请他寄来了六个“带种子的蛋”。钰钰的妈妈通过班级微信群听说孩子们的活动后,马上给孩子们买来了专业的箩呼蛋器。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六枚带种子的蛋放进了孵化器里。在家长的帮助下,他们根据说明书上的要求在包蛋的棉花上喷了一点水以保持湿度,并调到最适合蛋宝宝孵化的温度。他们经常从孵蛋器里拿出蛋宝宝观察有没有变化。由此,开启了新的21天的等待。

我们的小鸡叫花花

  这天早上孩子们来园时,突然听见活动区里传来“叽叽叽叽”的叫声。他们循声而去,“呀!是小鸡!小鸡!”“快来看,真的孵出小鸡了!”孩子们奔走相告。他们打开孵蛋器的保温盒,一只黄色的身上带花纹的毛绒绒的小鸡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这个刚刚来到世界上的崭新的小生命带给孩子们莫大的惊喜。他们像小鸡的爸爸、妈妈一样瞪大眼睛关注着这个小生命。添添隔着保温箱亲吻着小鸡:“小鸡,小鸡,你太可爱了!小鸡,小鸡,我爱你!”

  活动室里一片欢乐。“小鸡太可爱了!”“把它拿出来吧!”“不行,不能拿,外面太冷了,小鸡会感冒的。”

  “快看,这里有个碎蛋壳,应该就是它原来的蛋壳。”

  “对!它就是从这个蛋壳里面出来的。我好像看到里面还有一点点蛋清。”

  “真是太神奇了!”

  “咦?其他的蛋怎么还没有孵出小鸡?”

  “它们要等到明天才能出来吧!”

  孩子们把孵蛋器的盖子重新盖好,等待着其他蛋的孵化。

  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它为不同物种的生命设定了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21天,多一天少一天都不行。即使有延迟一天出壳的鸡,往往也是发育不良很难成活。孩子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依然期盼着其他蛋的孵化。

  孩子们原本就喜欢毛茸茸、软绵绵的小动物,更不用说亲自"创造"的生命了。不需要教师刻意提醒和指导,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开始关注与小鸡有关的吃喝拉撒问题。

  “小鸡吃什么?它还没吃饭呢!可别把它饿死了!”

  “我知道。它吃小虫。”浩浩说。

  “对,小鸡吃虫子!”其他小朋友也都赞同。

  添添有不同意见:“小鸡应该吃小米。”

  “到底应该怎样照顾小鸡呢?要不我们去问问门卫爷爷吧。”平时他们种菜、植树都找门卫爷爷帮忙,门卫爷爷俨然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的“全能大师”。

  孩子们有礼貌地向门卫爷爷求助,门卫爷爷夸孩子们能干,并解答道:“刚孵出来的小小鸡要住在暖和的地方,我们要准备好箱子,下面放上棉花保暖。小小鸡爱吃小米,但不能吃干的小米,要用水把小米泡一泡,泡到能够用手捏碎,再喂给它吃。还有,小小鸡不能喝水,一喝水它就会拉肚子死掉。”

  之后门卫爷爷和孩子们一起浸泡小米,并指导他们正确喂养的方法。爷爷找来报纸把小鸡放在报纸上,和孩子们一起进一步观察。“别吵,小鸡出来了。它太小了,声音太大会吓到它的!”“小鸡,你真可爱!你快吃小米吧!”“你看它吃我的小米了。”孩子们对小小鸡爱心满满。

  “你看他身上的花纹真漂亮!”“它太漂亮了!我们叫它花花吧!”“好!花花!花花!”孩子们沉浸在幸福之中。

上一篇:收获孩子的爱教育随笔下一篇:让我们的鞋子也透透气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