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于热情与冷漠之间的城市心情日记

2018-10-06日记

  作为一名外来读书的大学生,尽管家在省内,但于武汉,依然是陌生的。

  上大学之前,常听人说起对武汉人的印象,“说话难听”、“脾气火爆”或者“热情直爽”,但大抵听到最多的还是坏的印象。于是,来武汉之后,一直战战兢兢地和武汉人保持适当距离,甚至可以说是维持一种疏远的关系,不在意、不关心,也不靠近。

  上大学的半年,我极少出去转,即使朋友们嚷嚷武汉哪里哪里好玩。我依旧我行我素,只沉浸在校园这样一个极小的圈子里。直到大一下学期,由于专业的缘故,无可避免地和武汉的文学接触了。读了一些方方、池莉关于武汉的小说和随笔,我开始尝试了解这座城市,包括它的历史和文化韵味。这个被我的老师称为典型“世俗文化”的城市,有着繁华与落魄,热情与冷漠的两面。

  我的学校坐落在武汉的文化教育区——武昌区内。极高的建筑,摩肩接踵的人群,络绎不绝的车辆,繁华的商业气息,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此后的大多数时间,我便“享受”地理位置给我的优越感,领略司门口的热闹、户部巷的小吃、沃尔玛的“折扣”,还有只逛不买的徐东销品茂。在这商业氛围中,我无数次感受到武汉发展的无限潜力和成为大都市的繁华景象。

  而在武昌的对面,汉口,我却体验了武汉世俗文化的另一面——落魄。记得那天是端午节,我和室友相约去有名的汉正街买衣服,顺便看看武汉的江滩。一番公交的“千停万堵”之后,我们到达汉正街的中心。所谓的“中心地带”也不过是交错连天的电线,破旧的居民楼,灰尘仆仆和污垢凝结的街道,就算是那些堆满衣服、各种生活用品的店铺,也仍然摆脱不掉“拥挤、狭窄”的事实。几个室友都失望地感叹:“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汉正街吗?真是应了那句俗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围着汉正街走了一转,尽管汉口的繁华也是繁华,但多少比不上武昌的“热闹”,甚至可以说是有种繁华背后的落魄之感。我观察四周的人们,他们随意吐痰,操一口武汉方言大声叫卖或是骂人,光着身子来回的走动;而江滩上的人们也是如此,粗糙的手,解放牌的黄底胶鞋,任江风抚弄他们不羁的头发。这些情景都深刻留在我的记忆中:繁华的武汉背后蕴含着落魄却并不荒凉的风景。

上一篇:虽然她很傻,但大家都爱她心情日记下一篇:一路向北心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