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情结抒情散文

2018-09-01散文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有幸参加中华巴渠文化千里行——走进红军之乡清溪镇文化采风活动。这次活动由达州市诗词协会、达州市作协,宣汉县文联、作协以及清溪镇党委政府等单位联合组织。

  我们乘坐的中巴车由县城出发,穿过近年新建的明月大桥,欢快的行驶在宽阔的标美泥青路上,不到一个小时,已经站在了宏文校的操场上!我竟像久别的游子重回故里!

  蓝天白云下,工字楼顶“承王老风范,传红军精神”十个红色的大字非常醒目,楼前的花坛里,矗立着王维舟塑像,我们深深的鞠躬表达敬意。操场边的一排整齐的垂柳,随风摇曳,新建的校舍整洁美丽,建筑工地也井然有序。

  在芦苇草堂开座谈会的时候,我从宣传片中了解到,江口电站建成后,清溪镇处于库区尾端,由于后河、清溪河交叉入湖,将其辖区隔为“一湖三地”,颇有江南水乡的情调。清溪近年的农业、交通建设、城镇建设、乡镇企业都取得了飞跃发展,正在打造红色文化旅游重镇。

  流连在这片亲切的土地上,我的内心充满温馨,思绪随着那雄壮的翠色山峦回溯往事,我怎样向我爱的清溪倾述衷肠呢!

  与清溪的缘分,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同学旭时任宏文校团委书记。在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八妇女节,我赶上早班车,风尘仆仆的踏上了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旭带我参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创建的工字楼,也去了王家坝王老的故居。讲述学校的光荣传统:1904年,王维舟的兄长王佐卿创办该校,开办之初以老街上的古庙为校舍。1923年初王维舟接任校长后,将校舍迁往场镇对岸的清溪寺,集资兴建“工字”形校舍,寓意学校教育面向工农,为工农服务。同年秋天,王老吸收冉海昉、冉雨生等进步青年,在清溪木鱼山创建清溪共产主义小组,系川东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点燃了宣汉的革命火种。至1927年建立中共宣汉共产主义小组,他们发展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上百人,后来都成为川东革命和川东游击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红三十三军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上一篇:我失去了,遗忘了的抒情散文下一篇:梦中人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