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庙的变迁散文

2018-09-25散文

  故乡阳村有一座老爷庙。我从来没有伏拜过里面那些泥塑土胎,自然也从不在意那些神祗的灵性有多高了,但老爷庙的沧桑变迁却烙在我心底抹之不去。

  老爷庙就座落于村东,始建于清末。与其尊称为庙,倒不如直接说是间破房子来得实在些,一椽砖木架构低矮简易,只屋顶上那层土法烧制的瓦片还使它有点房的样子。破门框烂窗棂可怜单薄,既不能遮风也不能避雨。本应庄严肃穆的神像也是极尽能事地凑合,泥塑疙疙瘩瘩、奇形怪相,让人既感觉不到一点神仙的威严也感受不到一点神仙的法力。土坯垒砌的一米矮墙也实在抵御不了什么其它泼神烂鬼的侵入。说实在的,无论什么样的神道住这里都有损其仙界尊严。这也难怪,几百年来,家乡祖辈父老一直在盐碱地上求命,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谁还顾得上去打扮神仙呢?屈居老爷庙的神仙们咋能不可怜?即便如此,这里也是村人寄存希望的一片净土啊。

  小时候,父亲老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今儿的饭真好吃,孩子的妈,赶紧弄一点祭祭老爷庙去!”。逢年过节,父亲总要让哥哥写副对联贴在老爷庙的庙门上。年年如此,父亲连一刻钟都没有忘记过那些神仙们。一碗家常淡饭、一盅农家薄酒,一副对联、一份贡布,献祭出的都是父亲丰收的期冀,平安殷实的祈望!

  说句不敬神的话,老爷庙的神仙好像就会白吃供奉,从来就没给乡亲们降下过丁点儿福运。呵呵!不是我不敬,也不是我作孽,在传说和记忆中,家乡就没有丰实过,解放前爷爷和伯父们的赤贫简直难以形容,建国后十多年也还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从文革开始,我亲历了故乡的清贫与苦难,亲见了老爷庙里的神仙们怎么坦然自若地看着人们受苦受难而撒手不管的情形。

上一篇:灵感与顿悟散文下一篇:音阶上的日子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