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人舒婷散文

2018-10-05散文

  人物档案:

  舒婷,1952出生于福建石码镇,祖籍泉州。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曾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全国首届新诗集优秀奖、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学奖”、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奖等十几个奖项。

  除了诗人,舒婷现在有了另外一个身份——散文家。在今年4月13日颁奖的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上,她凭借散文集《真水无香》险胜强劲对手安妮宝贝,获得“2007年度散文家”奖项。

  追溯诗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得不把时间拨回1952年。

  坎坷文学路

  新中国成立的第三年,舒婷出生在一个非常美满幸福的家庭,父亲在银行工作,母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知识女性。但好景不长,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父亲被遣送到边远山区劳动改造,母亲也无法继续工作,只好带着她回到了厦门外婆家,一个和美的家庭就这样破裂了。这些不幸的遭遇使年仅5岁的舒婷过早地体味到人世的沧桑。

  舒婷6岁读小学时便有了正式学名龚舒婷。到了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从大人的书橱里抽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读。延至初中,一直是“小资”情调的批判对象。初中二年级时适逢“文革”爆发,舒婷狂热了半年之后遂成名副其实的逍遥派,悄悄藏在家里手不释卷,接触了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世界文豪的大量作品。1969年“上山下乡”的洪流席卷而至,她把普希金的诗集打进行装赴闽西太拔公社插队落户。在农村她开始写日记,抄各种中外大诗人的作品,并把写信当作生活的莫大享受,她顺手写下的几首诗竟在知青中流传开来。

  20岁那年,舒婷以独生子女为由被照顾回城。在待业期间,她在建筑公司做临时工,干过宣传、统计、炉前工、讲解员、泥水匠。1975年,舒婷正式调织布厂当工人。这一年,她的几首辗转流传的诗,经人介绍给下放永安的老诗人蔡其矫。这位老诗人非常看重舒婷的诗才,在长期通信中,不厌其烦地抄诗送她,强迫她读了聂鲁达、波特莱尔以及许多当代国外有代表性的诗,开阔了她的艺术视野。

  1977年,舒婷调至灯泡厂做起了累人的焊锡工,同年,经蔡其矫介绍结识了青年诗人北岛,这件事深刻地影响了她日后的创作,并为她成为朦胧诗人埋下了伏笔。

上一篇:鸣沙山和月牙泉的散文下一篇:高考,烙在最深处的青春记忆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