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英街感受出境的滋味散文

2018-10-07散文

  1978年5月的一个深夜,我隐约听到里屋的父母压低嗓子在谈论着什么,少年惯有的好奇心驱使我竖起了耳朵。虽然隔着墙壁,我还是听清了父亲的声音,他好像在说,光明日报上登了一篇观点很特别的文章,看来我们这个国家要开放了,说不定以后可以跟国外的表舅联系上,没准还能去国外开开眼界呢。

  虽然那个时候的我,尚处于懵里懵懂的年龄,但“出国”二字,仍是那么异样地击中了我的心房,兴奋?紧张?还是心慌?似乎都有点,但又似乎都不是。在我当时的概念里,国外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遥远世界,遥远得根本就未曾去想象过。可是那晚隔墙听来的话,却使原本遥不可及的世界好像突然变得近在咫尺。

  不过那只是一种感觉上的变化而已,直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要想去国外走走看看,对于我们这样的平头百姓来说,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于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一个被大家称作“中英街”的地方,就成了无数像我这样怀揣着见识外面世界的梦想,却又无力真正出国的人特别向往的地方。因为据说那里是由中英双方共同管辖的,一条道路一分为二,一边属于中国,一边属于英国,因此到了中英街,也就等于出了一趟国。

  这样的“出境游”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可笑,但二十年前当我第一次到中英街的时候,却是异常激动的,如今回想起来,那种难抑的新奇和兴奋仍历历在目。

  中英街在一个叫做沙头角的小镇上。那天早上我们特意早起,坐车从深圳市区出发,赶到沙头角的时候才九点刚过,中英街门口却已是人山人海,被排队等候进入的游客挤得水泄不通,那个场面,简直比如今的股市发行新股时还要火爆。捏着托深圳的朋友提前搞来的“特许通行证”,随着缓慢移动的人流焦急地蜗行了快俩小时,才踏进了这个神秘的地方,此时太阳已经高照头顶。

上一篇:又回老家散文下一篇:我不负如来卿亦不负我的情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