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那年水城灌南散文

2018-10-09散文

  每个人,都有对河流、湖泊的亲水记忆。

  连云港南大门,苏北水城--灌南,也许给人更多的亲水的机遇。

  作为灌南人,对家乡的灌河有着深刻的印象。连接内陆河流与东方的大海,潮落潮起,颇有气势,乡亲们称其为“大潮河”。

  因为最初的工作地在灌河边,所以,我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经常走三岔渡口经过,从一开始的新奇,感受到它的美丽,也感受到了它给两岸行人的不便,“隔河千里远”,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什么“初三潮,十八水”,“二十一二三,潮水不上滩”,这些谚语耳熟能详。

  从和灌河结缘时起,我就会到河边走走。三岔渡口岸边有个百年小街,叫张湾街,打渔人经常到街上摊卖河中渔鲜,其中“小鲓鱼”和“虾虸”味道非常鲜美,至今仍然记得,据说这两样水产贩卖到外地,很受欢迎,价位不菲呢。

  如今灌河,成为灌南东西水上运输枢纽,正如一条巨龙助推灌南经济的发展,当年“大鱼拜龙王庙”的传奇变成了现今的百舸竞流。

  一帆河,是我童年的记忆。

  它弯弯曲曲,从南向北蜿蜒前行,然后又转弯向东北而去。这是灌南县城东向十余公里处的一条神奇的河流。

  一帆河滋润着两岸,老家的村庄前有条新唐河,呈东西向通往西边的一帆河,成为灌溉取水的通道。为什么叫新唐河?老人们会说,它的南边有条古河道,叫“唐河”,人们称“老唐河”,传说唐朝军队在此地驻扎过所以此河名流传下来直至今天。连云港后云台山的宿城,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东征经过,一夜筑城成名,这“宿城”与这“唐河”还南北呼应呢,如果宿城的山峰叫“保驾山”,那么这一帆河旁的唐河是否可称“保驾河”呢。

上一篇:鸽哨的诗歌下一篇:活出自己的生命色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