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飞雪散文

2019-01-25散文

  夜来风荡絮,晨曦远眺,惊思无语。

  素裹缠绵,偶现几株苍树。

  小乘奔驰似电,望前路,银妆归处。

  天暴怒,冰封四野,固枝雕塑。

  梨花落绎飘飘,映红日妖娆,抒怀如故。

  覆雪峰峦,克峻险争飞度。

  寺庙禅堂大肚,掬水曲,灵台清悟。

  诗相赋,霞晚灼天迟暮。

  ——题记

  刚刚完成了一次千山之旅,游记还没等写完,便又接到虎群队友的诚挚之约。

  原本矛盾,我极少重复相同事务,杂务又多,故缺少热情。然而友情又岂能轻易却之,还是决定勉力一行。

  天公做美,赶来一场大雪。相信千山之行,必有波澜。

  十一月十七日五时起床,开始做出队准备,因为第一次雪山出队,没有任何经验,只能尽力设想困难。一个背包翻来覆去的装添,常用物品、炊具、食物、暖水瓶,忽而想起车小,晕车的可能性很大,便又忙着吃药。一来二去已近六时。猛然醒悟;雪天路滑,出租车很难堵到。急匆匆出门,未几便接到“在思考”的电话,心中已有迟到的感觉,这在我出队的经历中,从未出现过。六时十分到达集结地,一看便知,就等我一个人了。

  这次出队人数少,在思考、上上签和闫姐是来自虎群的老朋友,多次联合出队。觉主原本也来自虎群,却不曾共同出队,在鹰群再次相遇,联合出了两次队,也算是老相识。只有夹缝是个新面孔。

  车行至北台,又接上了夏末。刚听到闫姐提到我见过一面的夏末时,还云里雾里,这回见面一看,方知,果然是相识的,曾经联合出队至大青沟。

  这样,我们一行七人赶奔千山。

  一

  因为刚下了雪,行车很困难,也很谨慎。好在司机不算外人(闫姐的父亲),相互间也和谐,看得景物也格外的清新。

  抬眼远眺,无外乎银妆素裹;近观,也是那说不完的冰雪世界。唯一新奇之处便是这冰雪世界的静寂和安宁,一眼白茫茫的余韵里,可见天空的灰蓝,在天与地的交界处却又不甚清晰。公路向远方延伸着,直至消逝。微微的薄雾若轻纱,遮盖着远方的世界。

  晨风凛冽中,稀疏碎雪时而飘洒。迎面偶尔相遇的车辆不做任何滞留,呼啸而过。

  因为晕车的关系,大家把司机旁边的位置留给了我。我原本担心着,万幸,清明世界中,我未尝到任何眩晕的滋味。不过我依然不敢放松,极力调整自我,并把自己的视线尽量放在远方雪线处。开阔的视野,开阔的心胸,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缓解。

  车上,闫姐数次和千山当地的队友联络,以确认汇合的地点。闫姐的父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对千山的线路也多次来往;但毕竟不是本地人,有些路径不是特别熟悉,因此多次下车问路,并有过一段冤枉路。

  车近终点处,我第二次下车问路。不想却问到了一个失聪的老人,便不得不跑到百余米处的卖店去去咨询“下八荟”的去处,终于确认我们正确的行车路线。在我解释问路插曲的哄笑中,面包车驶向集结地。

  车至千山路段的盘山路,多次遇到前往千山的户外队伍和车辆,可以看得出,彼此旅途都很艰难,很多队伍都是弃车而行。

  九时,我们终于汇合了当地的队友江帆和玲玲。在做了简单的准备之后,我们一行九人在江帆的带领下,开始向千山进发。

  雪天出队确实比往日艰难。厚厚的积雪遮掩了所有的地貌,整个路途因为白雪覆盖变得模糊不清,如果不是本地人,很难在相同的山区地貌里,辨认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厚厚的积雪,陷住和束缚了自己的腿脚,平日里可轻易控制的速度,现在变得异常艰难,迈出的每一步都在大量消耗自己的体力;最主要的,沾在鞋上的积雪,很快会在自己的体温作用下融化,并打湿了鞋袜,湿了的鞋袜又很快结冰,给自己带来严重的伤害。

  在这方面,在思考等到人的经验显然比我更加丰富,他们全都备有冬季特有的雪套、冰爪等专用装备。

  起始路段,因为和很多户外群队伍的路径重叠,还有路可走,只是在雪地上,走起来比往常更吃力,对体力的消耗也更大。

  我几次跑到队伍的前面,回身将雪天山区中,队友雪上奋力跋涉的特异景色拍摄下来。

  很快,在克服了与其他户外队伍重叠的路段后,就没有路径了,开辟路径全凭感觉和经验,全队的速度受到了很大影响,跋涉也更加困难。

  又攀登了大约二十分钟,队友们已经明显受到体力过度消耗的影响,纷纷气喘和微微见汗了。我受到的影响虽然也很大,但体力储备要远远多于队友,便按着江帆所指示的方向走在前面开路,以便替队友开辟路线,让队友体力的消耗降到最低。

  半小时左右,我们到达第一目的地:一座刚刚翻修的寺庙(因翻修,没有寺庙名称的标识)。

  因为人少,彼此之间并不会拉开很大的距离。不过有经验的江帆仍然坚持做短暂的休整,以恢复体弱队友的体力。

  我环顾了一下,感觉大家的情绪都很高,体力虽然有些消耗,但在彼此相帮之下,并不会影响整体前进的速度。

  十分钟之后,我们再次沿一处两峰之间的凹口向山上攀登。因为坡度增大,大家的行进速度明显减慢。万幸,刚刚下过的雪,很有粘性,除非踩踏到了特殊地形,队友少有滑倒的现象,即使滑倒,也不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大约走了十几分钟,我按照江帆的指向,向右侧八十多度的陡坡攀爬。由于积雪松软,又盖住了植被和山石,根本没有借力之处,我不得不根据经验感觉植被与山石的位置。得益于近半年的出行经验,我的感觉基本正确。为了支持我,觉主和江帆跟在我后面不远的地方,随时在我需要帮助时辅助我,或者在我体力透支的时候替换我。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体力透支的可能性极小,毕竟我有很好的体能储备;失误受伤的机率也不大,厚厚的积雪不仅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借力平面,同时也有很好减震作用。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复杂地形中,无法克服的障碍。

上一篇:雪域黔城冷簌簌散文下一篇:二零零八年的那场雪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