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有的不过一双手散文

2019-01-28散文

  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圆舞》

  这是亦舒《圆舞》中傅于琛对周承钰的一段话。

  我是先知道的这段话,才知道的这本小说。这是我十五岁生日时,闺蜜在信笺卡上写给我的一段话。

  大概在推崇女子力的今天,“淑女”似乎不是今天女子所追求的。

  在选择成为一个写者后,再看亦舒,才知晓亦舒文字作品的高产,由衷地钦佩和羡慕。当然,现在的我也许还不够资格称之为一个写者。

  读亦舒是初中的事了。

  我读初中那会,书面上多是安妮宝贝,郭敬明,韩寒一类的作家,因而鲜少看见关于亦舒作品的书刊。

  最开始,我并没有完整地拜读她的作品,而是读亦舒的作品精选集。

  小小的一本书,里面摘录了亦舒作品里词句优美的文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因为没有找到关于亦舒完整作品的书刊,所以这本小书我反复翻看了许久。

  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即便后来我开始系统完整地阅读了亦舒的作品,但能让我印象深刻的,也只是作品里的某些词句,而不是里面的人物,故事情节。

  亦舒大概不会是个讨喜的作家。刻薄得很,一张嘴不饶人,但凡些许不堪,都会被无限放大。

  在她的作品里,女主角多是美丽独立的摩登女郎。无一例外地,美丽动人,高贵优雅,颇有学识,却又不甘庸庸。在她的小说里,似乎女人没有美貌,就没了出路。

  忘了谁同我说过的,年轻女人少看亦舒,看多了,眼光会被拔的太高,大都不会幸福。

  我庆幸的是,我在三观尚不健全时看亦舒,并没有长成尖酸嘴脸。如今,对人生更多的是满足,而少有挑剔。

  我更偏好亦舒早期的作品,后期的作品,偶尔读着消遣也不是不可。

  年轻时活得太通透不是一件好事,仔细想想,人在多数时候如果可以装装糊涂,也不能不算得上是一位顶幸运的人儿。

  如果太早地承受了与年龄不相符的内心世界,外表会表现得痛苦而尖锐,亦舒是一位。

  但我依然感激自己与亦舒的相遇,在某种程度上,她塑造了我的三观。在少女时代,那个对未知和世界尚且懵懂的我,她教会了我要尊重自己,遵从内心。

  一直到今天,这种观念,依然影响着我的某些行为决定。

  她是我阅读生活的最初。

  在那个以追捧台湾偶像剧为新潮的年代,她带我探访了许多我从未知晓的世界。

  她写过九龙城寨,血腥的黑帮杀戮和无道的皮肉生意。不知出身少女在生命的荆棘里挣扎求生。

  这是《我们不是天使》。

  她写过中年离婚的妇女,前半生是中产阶级的无忧生活,后半生是一路挣扎痛快挣出的半生天地。

  这是《我的前半生》。

  她写过金融危机下,风雨飘摇的家族。

  颓唐倒下后的大厦,是世态炎凉,是鬼魅魍魉,是人去楼空,是各自分飞。

  这是《风满楼》。

  她写过港星,映射李嘉欣。

  倾国倾城貌,风光无限好,奈何只有皮囊毫无灵魂。寂寞孤独,回首百年身。

  这是《印度墨》。

  又或者是《圆舞》里,那个坐在红丝绒秋千架上的少女,又或者是《喜宝》里,那个渴望成为有趣又有钱的姑娘,又或者是《玫瑰的故事》里,世人皆爱,却纵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的黄玫瑰。

  不得不承认的是,亦舒是个很聪明很世俗的女人,但难得的是,聪明如斯,世俗如斯的她,却少给人悲凉的感觉。

  也常常有人诟病亦舒的作品过于理想化,她笔下的人,要么聪明得紧,要么美丽得紧,要么有钱得紧,又或者都有。宛若上帝的宠儿。

  然而,我等皆凡人。

  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想,美丽的外表,金钱,权力,名望,在社会,现实,爱情里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你必须先让它们变得不重要。

  只是在年纪渐长后,许是心境不同,再去重读亦舒,觉着她的书更适合调节心理,在心情不好或烦躁时看下,那种淡淡的描述,会让心情安静下来。

  当然,我也不过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之一。

  对于亦舒,我大概夹杂了太多的私人感情,无法客观评价。无可否认,她的作品也并非都输出了正确的价值观。

  她写情爱,却又驻足于女性自身的修炼。

  她写职场,却又揭露了现实里社会立足的准则。

  她主张每个女性都该有自身的格局和天地,即便是在狼狈落魄的时候,也应该时刻清楚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便是如此,也能有不输男人的生活。

  大概同样身为女子,亦舒是体贴女孩的,她知道身为女性的难处和苦楚。也写过许多直击人心的句子,在经历了同样人世冷暖的人,读后会感触颇深。

  我想,亦舒能称之为我身为女人一世,这一路上的塑形剂之一。

  尊重自己,顺从内心。

  我常常感叹这样的信念在我的内心长存。

  如果不是这样的信念,大概在许多个来自生活的打击而觉得坚持不住的瞬间,会想要有逃避或是堕落的念头。

  人唯一所有的不过是这双手,能改变现状的也只有自己。凡事不必事事向人解释,过得了自己那一关,便完事大吉。

  我若将来有女儿,我会让她有选择性地读读亦舒。

  在她还没有经历人事冷暖的失望前,在她还没有经历爱与被爱,选择与放弃的挣扎和痛苦前,在她任然对人世满怀期待和善意前。

  即便我愿意护她一生一世。

  但我想,身为 女子的一世,能知晓如何尊重自己,顺从内心,已是无比难得。

  我一直很喜欢的亦舒的一句话: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

  与诸君共勉。

上一篇:经济适用男老游散文下一篇:暴走的一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