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以下是“幼儿诗歌大全”,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篇一:知了
知了知了,
停在树梢。
不去采蜜,
不把屋造。
整天喊叫,
吵吵闹闹。
秋风一吹,
冷得难熬。
再想办法,
迟了迟了!
篇二:小猫
咪咪咪,
咪咪咪,
哪里来的懒东西?
妈妈叫他洗个脸,
他把鼻子洗了洗。
篇三:夏弟弟
悄悄地,悄悄地,
他像一个活泼泼的
爱爬竿子的绿孩子,
伸着小腿儿到处爬。
爬啊,爬啊,
给树,
添上树叶。
爬啊,爬啊,
给葡萄架,
披上绿纱。
爬啊,爬啊,
给墙,
绕上绿藤。
爬啊,爬啊,
给小山坡,
穿上绿衣……
他啊,
还给大地
带来了
那么明亮的阳光,
那么充足的雨水!
太阳照,
雨水淋,
山林,
更翠了!
田野,
更绿了!
庄稼啊,
唰唰唰,
一个劲儿
往上长,
正在酝酿着
一个喜人的
好收成。
人们都爱
这么夸奖他:
这一个绿孩子
真勤劳!
他们看他不见,
摸他不着,
可是我们确实知道
他来了!
──他给我们带来了
多么可爱的绿颜色!
那个为了
祖国四个现代化,
在洒满绿荫的窗口,
勤奋看书的学生,
给他取个名,
说他的名字,
就叫夏弟弟。
篇四:木马
马儿不吃草,
马儿满地跑,
跑过三座山,
跑过八座桥……
跑到哪里啦?
还在屋檐下。
篇五:春的消息
风,摇绿了树的枝条,
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让我们换上春装,
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
飞过树林,飞上山岗,
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
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我高兴地捕捉住它,
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
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
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来到去年叶落的枝头,
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
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
听它唱歌,和你一起奔跑。
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
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
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颊?
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篇六:蜜蜂
花姐姐,过生日,
小蜜蜂,去做客。
东边花上停一停,
西边花上歇一歇。
“谢谢姐姐给花汁,
回去好酿香甜蜜。”
篇七:木舟树
它被锯倒了,
它是一棵粗壮的柳树。
它的心被挖空了,
它成了一叶独木舟。
但它的灵魂犹在,
那是一个绿的英灵。
在这一片树海之中,
它也曾是一面绿色的旗帜!
晚上,它被停靠在岸边,
篇八:纺织娘
唧唧唧唧……
纺织娘,
唧唧唧……
你真忙。
纺了几斤纱?
纺了几尺布?
给我做条小花裤。
篇九:花的梦
我从植物园归来,
带回一个彩色缤纷的梦,
我梦见,在我们的土地上,
到处鲜花盛开、万紫千红。
我家的台阶前,
一直伸展到远远的天边,
有一群簇拥着的姐妹,
那是一片紫色的玫瑰。
路的两旁白得像落满了雪,
那里是玉兰花的世界;
山上闪着明亮的火星,
那是蒲公英开遍了山野。
吊钟花在微风里轻轻地摇,
鸡冠花把头昂得很高,
泉边有天鹅绒般的青苔,
茑萝花攀上了树梢。
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花朵,
大王莲能做小妹妹的摇篮;
小小的花朵是珍珠梅,
它穿着月光一样的衣衫。
在镜子般的池塘里,
有绿的浮萍,粉的荷花;
就是那放牧的小弟弟,
也喜欢戴着花环玩耍。
好像一年四季的花朵,
忽然在这一夜开放,
又像天上的彩虹,
纷扬着落在我们的土地上……
当我从这梦中醒来,
我又编织着另一个梦境:
我要像领着小弟弟、小妹妹那样,
领着这些花朵开始春天的旅行。
去给山岗披一件花的衣衫,
去给小河镶两行彩色的花边,
再给养蜂场周围的田野,
铺上无边的鲜花的地毡。
在这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
把生活打扮得更加美丽;
养蜂老爷爷会夸奖我们──
送来的是花,也是蜜!
诗歌朗诵技巧
一、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
真正好的朗诵者是以声音传达出内心真挚的情感来感动听众的。朗诵时的声音情感要出自内心的深处,适切地传达出朗诵者真正所体悟到的诗意。并不是故意地夸张吼叫或娇柔造作,更不是声情太过泛滥,使听众被气氛浓厚的声音「表演」形式所感染,反而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准备前,一定要先清楚了解朗诵的主要历程与目的.摒弃做作、夸张、恶心的声音表现。
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可由以下三个步骤来达到:
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及诗篇的构思。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譬如「冷」, 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深刻地体会诗作中的字词意义、状态、境界后,这时朗诵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触角导向作者或是作品,从感情的角度再来深刻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这时需要靠朗诵者平日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累积。因此,若能在选择朗诵的题材时,配合朗诵者本身的年纪、历程等等的生命经验来挑选诗篇,相信必能有真挚的情感作后盾。反之,若相距过大,朗诵者在诠释上可能会十分吃力且容易矫情。
「完美的朗诵」是对朗诵者不间断的考验,要把握「诗情」、「声情」的轻重。重要的是,朗诵者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而听众是不是已经接收到朗诵者所传递出去的「诗情」。至于「声情」的技巧应该在不着痕迹之中,称职地扮演推手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