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诗歌的时日_访谈录

2018-07-12诗歌

  偏爱诗歌的时日_访谈录

  霍俊明:小洛你好。在我的阅读视野中很多诗人的写作都或多或少地与地缘文化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和诗歌写作与安康存在着怎样的关联?

  李小洛:应该说,密不可分。安康位于陕西南部,是秦岭脚下,汉江边上一座山水秀美的小城,也是“中国最吉祥的地方”。安康是我的生地,故乡,也是我诗歌发生的第一现场和发源地。童年的记忆,成长的轨迹,生命的印记对我和我的写作都尤为重要。这个小城有山有水、气候温和,生活节奏与生俱来的慢。每天清晨,我在这里的某处高楼里慢慢醒来,慢慢地起床、叠被、刷牙、洗脸,慢慢地把自己投放到大街上穿梭往来的人流中。每天晚上很晚才睡下。在房间里看书、发呆。不知道要等待什么,或许什么都不等。只是要这样:“慢慢地说话,慢慢地喝着杯子里的清水,等冰雪融化,和那些迟早要开的花朵。慢慢地坐在田野上,看比我更快的蜗牛们沿着一些时光的轨道上爬行,让一切因果慢慢地发生和循环”。可以说,在这里,行走,或者停留,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慢、一种混沌。而我也正是在这样的慢和混沌里感觉到生命和诗歌的存在。

  霍俊明:2006年你来到北京,2007年驻校结束又进入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习,在北京这座城市生活了两年。北京这个城市对你的写作是否有着某种影响?你如何理解“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李小洛:从安康到北京,从驻校诗人到青春诗会,从首师大到鲁迅文学院,从西三环、岭南路、北洼路、玲珑路,到大望路、十里堡,相关联的一切,美好而悠远。在北京的两年,对诗歌,我从热爱走向理解,对生命,从使用走向了使命,对于那些更高于普通的知识、学养与友谊,则是从陌生走到了接近。海德格尔曾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因为:“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惟有在故乡才可亲近本源,这乃是命中注定的。 带着诗歌的温暖和教化,2008年,我回到安康。2010年,我所在的单位安康日报社领衔成立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安康诗歌创作基地”。 面向全国设立汉江? 安康诗歌奖。这个奖填补了陕西乃至全国该项诗歌奖的一个空白。如今,已经圆满颁发出三届。利用诗歌文化独特的魅力与地方文化传播,旅游宣传推介,以及城市名片精良打造的有机结合,收效良好,也在各界引起不小的反响。同时,伴随着“安康诗歌年”的启动,“安康诗歌奖”的设立和颁发,“南水北调”――一江清水送北京,安康和北京石景山友好城市的建立……安康和北京之间又连接起了一架无形的诗意之桥。北京始终成为我人生旅程的另一端。也是我生命中疏淡而温热,亲切又遥远的故园和过去。

上一篇:在内心如何打开诗歌的耳朵下一篇:当前诗歌的困境与重生的议论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