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口彩杂文随笔

2018-09-29说说

  过年了,逢人说上一句吉利话,这就是口彩。其目的,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只要是说者诚心诚意,听者顺耳顺心,倒也不失为一派和谐社会,大可不必为此而操心。然而,如果将这口彩用多了,用滥了,有时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我觉得就不一定是好事情了。

  有些人相信这个,出门要在6号,图个顺利;开张要在8号,为了发财;过年时在自家门口贴上“出门见喜”,图个吉祥。这都不算什么大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不就选定了8月8日晚8时开幕吗。不过,如果做什么都要在8月8日8点8分,就有点过分了。

  我有一个朋友,他非常迷信这个。自己属蛇,找对象时非要找一个属兔的不行,因为相信“蛇盘兔辈辈富”的口彩。结果找了一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妻子,还说是“女大三,抱金砖”。生小孩时,预产期在2月14日,把他难过了好长时间,因为那个数字正好是“儿要死”的谐音相近,犯忌讳,楞要他老婆憋到2月16日,说那是“儿要顺”的口彩,群不顾及大龄产妇实际,差点没闹出乱子。

  口彩由来已久,不好探究其确切年代,但我敢断定是源远流长的。

  我认为这源头应该分为两支,一支为正脉,一支为旁脉。正脉为正面的口彩,也就是好听的话,吉利的话。比如:吃年糕,预示“年年高升”等。旁脉是为避讳某种不吉利,而产生的吉利话。比如:年节时打碎了东西,叫“岁岁(碎碎)平安”等。

  一些口彩促成了民俗。象过年家家贴对联,挂灯笼,为的是“成双成对”“红红火火”;吃饺子,吃汤圆,为的是“饱饱满满”“团团圆圆”;放炮仗,燃焰火,为的是“响响亮亮”“步步高升(声)”等等。

  我们老家在冀中平原,记得小时侯一进腊月,各家各户都一律地忙,碾米磨面杀猪宰羊,蒸年糕,摊煎饼,腌腊肉,最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要在年节前,蒸出供全家人几乎一个正月里要吃的馒头来。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因为正月里要做到不蒸不炒,落一个“不争不吵”的口彩。于是,每家每户都要在腊月的最后时日里,抓紧时间蒸馒头、做干粮;而后,又于正月的最后的时日里,家家户户加大力气处理米缸里那些漾了皮、长了毛的干馒头。这对于并不富裕的农家来说,是多大的浪费呀!

上一篇:也来说说小题大做杂文随笔下一篇:说说而已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