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3-03图片

【精华】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4课《会动的线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教学效果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知识线条系列中的一个内容。线条是点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由于点移动方向和速度的不同,产生不同形状和特点的线条,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线条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伴随儿童的成长,逐渐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通过本课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理解感受线条的节奏感,激发他们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及演示,让学生认识各种线条;通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从而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表现不同的物体。

  ③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和热爱美术的情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线的动感表现及疏密组织。

二、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法、评价展示法等。

三、学法指导

  理解线条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的动感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实例和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绘画中的线条以及身边的线条,感受线的动感。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程序由情景导入——探究方法——创作表现——评价展示——课后拓展五个环节组成。

  1、情景导入(画线条)

  根据教育学原理,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和思考事物的变化。因此,我随意摆动手中的丝带,让学生观察并用学过的线条画一画、说一说丝带在摆动时呈现出什么线条,以轻松的游戏方式切入主题,创设出问题情境:曲线能表现会动的线条。在此基础上,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线。紧接着,学生思考,在静止不动的美术作品中,有会动的线条吗?板书课题:《会动的线条》。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更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愿望。

  这个环节中,我运用“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交替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2、探究方法(找线条)

  (1)出示图片:水滴、烟雾、天极、烟花、体操,让学生找出会动的线条在哪。精彩的图片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图片的直观欣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了会动的线条的存在。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

  (2)欣赏艺术家作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基于以上思想,我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设置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在课件中挑选补充了近、现代中外艺术家及建筑设计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飞天”|“立交桥”、“旋转形楼梯”)作品的挑选紧密联系课题,通俗易懂,使教材内容得到有机补充,并使这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寻找身边景物中的动感线条。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类具有动感的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讨论,分析哪些景物中的线条具有动感。并尝试用哪种线条来表现等。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等到学生总结出会动的线条还有折线、长短线后,我则抓住契机,利用大屏幕展示如何在画面中组织线条以及利用线条的疏密来体现画面的美感,这种“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的知识。

  3、创作表现

  为了让学生能够领会作业要求,进入创作状态,我布置了两个层次学生的作业。

  (1)可以表现有风的池塘边的景色,正在燃烧的稻草,跳舞的人群,放烟花的天空,舞龙,飘动的云,鱼儿在水中嬉戏,游泳,划船等。

  (2)可以选择一幅画进行修改,让画面的景物动起来。这样做的意图是注重了全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创作,都会创作。

  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以“流动”组员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及时对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如构图中存在的过空现象、主角与背景的绘画顺序、线条的疏密对比关系等,使学生能在轻松、“安全”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有了以上的创作情境,学生对会动的线条的理解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的个性表现了出来。

  4、评价展示

  在这个环节中,我用大屏幕出示评价要求,作品完成后,请按“我用了……线,画了……,画面效果……,心情……”的句式,把你的画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并按老师给的评价标准完成自评互评,然后快速展示到黑板上,一起夺取“小组之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评,使学生不仅能正确肯定自己和他人,并且能在相互的评价中发现不足,进而有效改进。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能看懂,而且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评价,这一环节还能让学生学完这一课后,掌握正确评述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标准:每颗“星”代表作业中优秀的一面,如画面有动感一颗“星”;线条疏密得当,有一定美感一颗“星”;和别人的不一样一颗“星”。)在课堂上,我努力体现评价标准的多维性和多级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肯定每个学生作品的优点,实现了评价的功能。

  5、课后拓展

  我提出本课拓展要求,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现内心丰富的世界。最后留个问题给学生:除了曲线会动,还有哪些线会动?找找生活中存不存在?让学生从生活当中学会观察,学会创作。

五、教学效果

  本课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再处理,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和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展示美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我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交流与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圆满完成。

上一篇:关于说课稿三篇下一篇:【精华】说课稿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