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教科书在本课时安排了两个例题。例3从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例4主要是教学三角板上的直角的用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也可以用它来画直角。本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下学期认识锐角和钝角也是一个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他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直角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能力,因此对于直角并不陌生。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孩子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受图形的美、数学的美。激发学生了解数学的愿望,乐于探索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点:认识、辨别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难点: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法、学法: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通过动手参与、体验来获取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教学程序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为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在开始新课之前,先向学生提出了上节课学过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做好了心理准备。出示活动角。
第二环节:引导体验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来进行。
1、加深直角的认识。这一层次,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在初步认识直角后学生对直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直角就不难了,这样直角在头脑中的印象会加深。
活动二,用肢体语言来展示直角。因为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的逻辑表达能力有限,他们不可能用语言来准确的说出直角定义。只要他们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直角,就说明他们真正的理解了直角。比找直角更进一步,因此在上课后我把这一活动与原来找直角这一活动进行了调换。(昨天教了用手势来比划角,并说说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今天这点做的不够好) 活动三,用圆形纸来折直角。这一设计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二是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起到承接的作用。
2、判断直角。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因此我用一个问题总领:你怎么就能证明你所折的这个直角就是一个直角呢?这也是数学建模的第一步为学生提供现实问题、现实原形(折的直角),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为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所以把所折的角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并不会太难。在实际的比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叙述的很完整,因此在总结判断方法的时候我采取学生分别表述、逐条出现、最后整理的策略。这样不但给了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时间和空间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愿望。
3、画直角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学生在“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会画角了,因此我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去画直角,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操作能力落到实处。
第三环节:巩固、强化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靠新课的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把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并贮存下来,从而使所形成的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单纯的练习总是枯燥的,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说一说、比一比、画一画的情景。
第一题:说一说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这道题不仅是对难点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一个延伸。
第二题:画一画。(课堂作业尽量课堂完成) 第三题: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有几个直角?(由于白板准备有些失误耽误了教学时间,学习之友练习题没有做多少,可以留为课后家庭作业) 这道题有些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完成。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
自己谈在这一节课中的收获。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后面教学时间不够所以这一环节完成的不好) 板书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 (边) (顶点) (边)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口头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在教学中它有增强语言效果,加深记忆的作用。在表达问题上它更准确、更清晰,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这样的板书设计对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提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板书可以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你,记住我”,我主要从教材与学生、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步骤以及内容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与学生
本课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名片。内容涉及信息技术学科、思想政治学科以及美术学科的一些相关知识。涉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点是能在文字处理软件中完成基本文字输入,能进行简单的单个对象(如图片、文本框、艺术字、特殊符号等)的插入。涉及政治学科的知识点是在名片中要体现健康思想,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涉及美术学科的知识点是在对名片进行美化修饰时要有一定的艺术功底。适合于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它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学生由于电脑的普及程度不一,相互之间存在个别差异,部分学生具有信息技术方面的一些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这要求我们老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关注学困生。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情分析,立足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的视角,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中页面的设置、图片和艺术字以及文本框等对象的添加、版面的修饰与美化等技能,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应用能力。
2、让学生经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经历灵活应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他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奥妙和巨大作用。
其中第一条目标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
三、说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以探究发现法、任务驱动法、合作交流法为主,把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研究、合作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尝试――理解运用――创新实践”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教程中辅之以迁移类推法、操作练习法、赏识教育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引导学生观察名片样本→发布任务和评价标准(任务包括:设置页面→添加内容→修饰美化)→学生作品展评→小结”作为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经常会参加一些聚会,会认识一些合得来的新朋友,这时就需要认识别人,也要别人记住自己。怎么办呢?(学生会说出一些方法)。老师总结引出名片这一内容。那么名片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请学生观看一些名片样片,师生总结名片至少要有姓名、单位、联系电话,还有体现自己个性、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二)任务探究,学习新知。
刚才我们已经观看了一些名片,下面就请同学们试着制作自己的个性名片。
任务一:请同学们打开文字处理软件添加自己名片的几个要素。在添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名片和大家自己做的名片有什么不同。老师展示的名片上用到了背景图、页面边框、符号、艺术字和文本框等内容,请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名片上应用这些内容输入名片要素。看看效果会不会有什么不同。为帮助学困生,大屏幕可同时展示操作步骤。在这个环节,评价标准是学生输入的名片要素是否健康全面,是否能熟练完成文字处理软件中对象的插入操作,在此环节,发现一点创新,一同学插入符号时在智能拼音方式下使用v1键也能完成特殊符号输入。
任务二:对自己的个性名片进行美化修饰,使名片美观大方,能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在这个环节,需要学生借助工具栏中对齐与分布、格式菜单中设置对象格式等命令美化自己的名片。评价标准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否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来探究新知,是否能相互团结协作。在此环节中,也有创新,一位同学发现绘图工具栏菜单中绘图网格命令,也可以用来对图形排版。
任务三:在完成前面任务的基础上,制作自己有创意的、体现个人特色的名片。评价标准是学生是否能在原有基础上升华提高。在此,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名片。
(三)作品展示,师生共评。
学生离位,巡回观看同学作品,然后请同学说出作品创意,同学互评,老师总评。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述:a. 任务的完成过程:任务难度、工作量、技巧运用、研究方法、学习效率等因素。b. 成果:内容健康与否、创新性、美观性、进步程度等。c. 态度:包括学生是否积极探索、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善于合作等因素。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有人色彩搭配好,有人使用了别人没想到的操作技巧,有人单位标志设计有特色,还有人效率高制作了两张等等。尽量多地发掘学生的优点,适当提些建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这样被老师和同学赞赏的目光鼓舞了。
(四)小结
课程结束时,先让学生谈谈今天学习的感受和收获。然后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结束语:有了名片这个工具,在以后的交友中就能“认识你,记住我”了。这样,既可以巩固今天的知识点,又可以激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操,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拓展延伸。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渗透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使用多元的评价体系,鼓励其创新。
整个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整节课突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联系生活、渗透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