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

2020-11-14试题

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10课 过秦论练习2

一、双基夯实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

  A.膏腴(yú) 藩篱(fān) 蒙恬(tiǎn)

  B.逡巡(qūn) 锋镝(dí) 墨翟(zhái)

  C.谪戍(zhé) 鞭笞(chī) 黔首(qián)

  D.户牖(yǒu) 棘矜(jí) 赢粮(yín)

  【答案】 C(A.恬:tián;B.翟:dí;D.赢:yín)

  2.下列各句中对“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属,铜)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黄金)

  C.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剑等)

  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比喻坚固)

  【答案】 B(这里指金属)

  3.下列哪一项中的“以为”与其它三项不相同(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答案】 D(D当“认为”讲,是一个词,其它的都是“以(之)为”,是两个词)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答案】 D(名状/使动/名动/形动)

  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委命下吏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 D(都是被动句)

  6.选出对“瓮牖绳枢”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

  B.窗户像破瓮,户枢像草绳。形容房屋破旧。

  C.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比喻门窗的样子。

  D.破瓮像窗户,草绳像户枢。比喻家里穷。

  【答案】 A

  7.按要求默写课文。

  (1)文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他对内政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8.本文是《过秦论》上中下三篇中的上篇,着重叙述______________,揭露______________,指出“______________”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的历史教训,意在______________,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答案】 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秦始皇的暴虐无道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借古讽今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9~12题。

  从“始皇既没”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原文见课本。

  9.语段是在秦“余威震于殊俗”的背景下极写陈涉之弱,那么,我们探讨两个问题:

  (1)后一段采用了什么手法?从哪些角度极写了陈涉之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极写陈涉之弱,在表现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采用对比手法,陈涉地位和九国之君比,尊卑悬殊;武器和九国之械比,利钝大别;部众和九国之师比,众寡极异;谋略与九国之士比,智愚径庭。

  (2)前一段写陈涉起事之易与前文诸侯攻秦之难遥相映照,后一段从多个角度与九国互为对比,都是为结论蓄势;陈涉如此之弱而亡秦,“何也”这提问则必然而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便如水到渠成般自然,雷霆震空般有力。

  10.请概括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军队的素质;装备。

  11.下面关于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几组对比,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B.本段文字以陈涉起义的史实为论据,用反衬的写法,揭示了秦王朝覆灭的原因。

  C.作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意在讽今。“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点出全文写作意图。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答案】 C

  12.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将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答案】 B(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后世”不妥。)

上一篇:《母鸡》阅读练习及答案下一篇:《有些人对某些色彩高度敏感》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