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8-07-28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社会主义经济居主导地位后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解析: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经济居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故选C项。

  答案:C

  2.“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主要是指()

  A.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一五”计划是新中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其指导方针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答案:C

  3.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的建成投产,表明()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

  解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等建成投产,是一五计划的成果,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故选A项。B、D两项与此无关,排除。C项中还包括三大改造,但材料中未涉及。

  答案:A

  4.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这主要是由于()

  A.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B.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C.没收官僚资本 D.农业集体化道路的起步

  解析: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获得了土地,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A发生于1949年,D发生于1953年,都与“1952年”不符。C属于工业,与粮食产量无关。

  答案:B

  5.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仅有两种典型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前者的实质是()

  A.坚持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

  B.经济战略是全面跃进

  C.注重市场机制

  D.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解析:全面跃进是“大跃进”模式,排除B;当时的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排除C;在一五建设时,也进行了对农业的改造,因此是坚持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

  答案:A

  6.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和平过渡”。这里的“和平过渡”是指()

  A.工商业资本家由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过渡

  B.工商业由初级社向高级社的过渡

  C.工商业公私合营向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

  D.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指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和平过渡”即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故选D项。

  答案:D

  7.图一至图三是按时间顺序反映某一时段中国工业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判断其反映的时段是()

  A.1927~1949年 B.1950~1956年

  C.1956~1978年 D.1979~1999年

  解析:从三个图中看出社会主义工业成分不断增加,说明的是建国后我国进行的三大改造。

  答案:B

  8.1958年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后,“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解析:题目中材料反映了人们对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过于超前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B、C两项都是对材料的高度肯定;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A

  9.“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从“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

  答案:A

  10.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份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A. 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解析: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以重工业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化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1958年发动“大跃进”运动,但就工业而言也有了很大发展。

  答案:A

  11.“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这段文字出现的时期大约是()

  A.建国后经济恢复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解析:材料中“坐火箭”、“一天等于二十年”等信息反映了急躁冒进的思想,故选B项。

  答案:B

  12.“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解析: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对此,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选D项。

  答案:D

  13.下表为“文化革命”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比上年增长 -9.6% -4.2% 9.2% 11.9%

  A.“文化革命”开始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B.“文化革命”虽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C.在周恩来、邓爷爷主持工作期间,进行了全面整顿,取得了明显成就

  D.八字方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72年以后,工农业总产值逐步回升,而这正是周恩来、邓爷爷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的时期。A、B两项明显错误;D项出现于1960年,皆排除。

  答案:C

  14.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解析:中苏关系恶化、自然灾害、“大跃进”等“左”倾错误造成当时农村的极度困难,1960年冬天实行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重点是调整农轻重的比例问题。材料中出现的现象即是“调整”所达到的效果,它促使国民经济逐渐得以恢复。

  答案:C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练习题下一篇:人生第一课阅读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