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阅读练习附答案

2018-08-28试题

  试题内容: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陈方正首先,是“礼乐”观念之演变为贯穿整个轴心时代的一条重要线索。在古代,“礼乐”(亦合称为“礼”)即宗教仪式,但到了殷周之际,其意义便发生基本变化。因为周公“制礼作乐”的意义在于“礼者德之则”,而“‘礼’和‘德’是互为表里的”;周公对成王的告诫则以“敬德 ”(累积德行)为主。换而言之,代表宗教的“礼”已经渗透了政治含义,即与关心民生、民食的“德行 ”分不开了。这变化所代表的,是“从‘天道 ’向‘人道 ’的移动 ”。至于“礼”的意义再次发生革命,是“孔子不断寻求‘礼之本 ’而归宿于‘仁’……它可以说是孔子从哲学角度重新阐释礼乐实践的最后完成 ……也标志着儒家轴心突破的开端 ”。换而言之,代表政治秩序的 “礼”渗透了深刻的内在修养含义,而变成与衡量个人行为准则的“仁”分不开,因此“‘仁’与‘礼’虽有内外之别,但必须合起来才完整 ”。这可以从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这句名言得到最明确的证据。

  其次,是孔子与古代礼乐传统的复杂关系。这有两个对立的面相。一方面,“子不语怪、力、乱、神”,强调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也就是说,孔子毕生致力于抗拒乃至超越巫文化:“中年以后作为轴心突破的一位先驱,他自然是以礼乐传统作为思想或哲学突破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从《论语》和史籍中的记载,却又可以找到孔子深受古代宗教包括巫文化深刻影响的大量证据,这和他为殷商遗民与崇拜周公不无关系,甚至,也可以说是他获得强烈使命感的由来 ——因为“巫传统的 通天地 ’使他终于能发展出人得以个人身份,自由而且直接地,与‘天’交通的构想 ”。因此,对传统“他采取了重新诠释而不是全面拒斥的态度”。将这两方面合起来看,便可以说孔子虽然致力于建立新传统,但仍然是深深植根于旧传统而并没有与它决裂。这显露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其强大延续性,因此,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中国的“轴心突破”表现得最为温和与渐进。

上一篇:工厂设备融资租赁合同的范本下一篇:《树叶》阅读练习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