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虚拟动物论文

2020-03-29实用文

  汉民族先民们一直用“龙凤呈祥”来寄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又称“龙的故乡”。龙与凤都是被建构出的虚拟动物形象,在先民的想象中不断被神圣化,最终上升为民族图腾。以龙与凤为代表,中国古代的虚拟动物还有很多,本文根据对《山海经 》《淮南子》《神异经 》及《楚辞》等典籍的个案梳理,共列出近一百五十种神话虚拟动物,并试图从纷繁的表象之中寻找共性,拟将这些虚拟动物分为三大类。

  一 半人半兽的神

  严格来说,半人半兽的神并不完全属于动物,因为他们的身份是神,但却是半人半兽的形态。中国古代神话中最著名的半人半兽的神当属女娲、伏羲、盘古以及西王母。《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说:“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伏羲为“蛇首人身,有圣德”。《山海经·西次三经 》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纪》云:“盘古之君,龙身蛇首,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半人半兽的神,杂糅了人与兽的体貌特征,却获得了超越人与兽的地位。根据笔者所搜集的文献,这样的神还有无支祁、三皇、山都、女登、不廷胡馀、天吴、长乘、计蒙、祝融、延维、句芒、陆吾、英招、禺號、弇兹、骄虫、泰逢、烛龙、雷神、精卫、蓐收、彊良、东王公。

  有学者对比中国神话及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认为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的一个显著差别是神人不同形。在中国较早的神话典籍如《山海经 》等书的记载中,诸神几乎全是形态怪异、面目狰狞的,但梳理一下中国神话故事发展脉络就可发现,中国的神并非都是人兽杂糅、面目可憎,比如洛水之神,简直是完美的化身,曹子建叹云:“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中国诸神的变形记是在一种双向的历史化改造运动中进行的:“一方面是神的去怪异化过程,另一方面则是神的合伦理化过程。”(赵林《论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文化意蕴》,《江汉论坛》1995 年第2 期)诸神形象的改变代表了先民的自我认同的过程,西王母的形象变迁可为印证。根据茅盾先生的研究,西王母从半人半兽、凶神恶煞演化到《淮南子》时,已经变成“有不死之药”的吉神及仙人了;再后来,西王母拒绝汉武帝请赐不死之药的请求,却给了他“三千年一著子”的桃子,至此西王母的神格明显升高;及至魏晋间,西王母已经被升格成群仙领袖,并且是“年可三十许”的丽人(参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神的形象变迁背后体现的是人的力量逐步强大,“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 炎而不灭,水浩溔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顾迁译注《淮南子·览冥训》,中华书局,2009)。因为人在与兽的较量中屡屡处于劣势,因此在先民的认知中,人与兽并未显示出显著的种别落差。半人半兽的神的出现,表明上古时代自然之力才是凌驾一切的力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以及社会伦理秩序的建立,人这种生物体已经超越并主宰了其它动物,因此神的形象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蜕去了怪异形象的同时,也获得了崇高的道德品行”(《论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文化意蕴》)。黄帝的形象及神格变迁即是如此。《山海经·海外西经 》记载:“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袁珂先生注曰:“轩辕,即黄帝,此轩辕国,即黄帝子孙相聚而成。”(《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黄帝的子孙“人面蛇身,首交尾上”,黄帝的体貌也应具此特征;同样,炎帝的母亲“人首牛身”,炎帝的体貌也应近似。但是在《太平御览》中,黄帝的形象已经圣人化:“黄帝修德立义,天下大治。”(夏剑钦、王巽斋校点,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炎黄之战也变成讨伐失道者:“龙颜,有圣德,……与神农氏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克之。”

  如前所述,神的形象被描绘为半人半兽之时,人类需借助其它动物的力量才能达到对自然的超越。而西王母、黄帝、东王公等神话人物形象的演化过程体现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已经完成了自我认同,确认了人类作为天地间万物之灵的意识。按照结构主义神话学的观点,神话与其象征意义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半人半兽的神的出现代表那个时代的先民对某些生物的图腾崇拜,然而这种图腾崇拜多出现在人类文明早期或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是强大到敬畏的存在,无法掌握,难以了解,无力对抗,所有自然界中的生灵都有可能成为人类崇拜的对象,藉由崇拜自然界的组成符号来表达对自然的无上崇拜。

  二 预兆吉凶的虚拟动物

  除了崇敬自然,华夏先民与自然沟通的主要方式是“天人感应”。因而有一些虚拟动物被建构出来,充当天人之间的沟通媒介。它们能预示自然变化,上天的意志藉由它们来传达。这类虚拟动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能预示的自然变化也是类别繁多,下文将分类叙之。

  见则天下大旱,这类虚拟动物的代表是旱魃。《太平御览 》卷八八三引《神异经 》:“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裸形,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曰旱母,一曰狢,遇者得之,投溷中乃死,旱灾销也。”《诗经·大雅·云汉 》有云:“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同类的虚拟动物还有皴鸟、大蛇、人面鸮、朱鳖、鸣蛇、肥遗、鼠、薄鱼、 鱼。

  见则有风,《山海经·大荒东经 》所述的夔即此类:“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

  见则其邑大水,汉刘向《说苑·辨物》:“其后齐有飞鸟,一足,来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又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沟渠,天将大雨。’”同类还有夫诸、化蛇、长右、胜遇、蠃鱼。见则有火,《山海经·西次三经 》:“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叫也。

上一篇:关于互联网时代的首富变迁论文下一篇:试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现状与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