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诸位同仁:
下午好!
本人,英语专业。尽管外语没学好,但还是有点西化。西方人一见面,喜欢谈天气,避免探人隐私现尴尬;所以,今天咱们也先谈天后说地,然后再入题。
四月天
田野青青菜花黄
麦浪盈盈扑面香
有幸初中论课改
旧友相逢谈话忙
引言:今年刚刚过去的两会有好多热点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以往的两会相比,今年的热点问题有了显著变化。(排第一位的既不是三农问题,也不是反腐问题;既不是医疗改革,也不是体制改革;既不是教育问题,也不是住房问题。No.1是环境问题。)
持续关注环境问题的原因何在?
简单一点说,那就是北京的自然生态发生了突然性、逆转性、持续性恶化。(2008年奥运会之后,直到2011年,北京基本上同期晴好天25天以上,上个月阴霾天持续25天)
诗词为证
沁园春 霾 (北京版)
——作者 吴法天
北京风光,
千里朦胧,万里尘飘,
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
鸟巢上下,阴霾滔滔!
车舞长蛇,烟锁跑道,
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
将车身内外, 尽心洗扫。
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
微露双眼,难判风骚。
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
尘入肺,
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实例1:阴霾引发父亲病毒感染,头痛持续月余;
实例2:H7N9禽流感引发的原因一说与病死猪抛江有关。
何止是北京,中国乃至世界---人类生存的整个地球村正在面临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全国生猪7亿头,3%病死率计算约2,000万头,仅发现一万头。那1,999万头哪去了?上了我们的餐桌!这是不是我们赴宴时,前八个凉菜无人动的原因?)
漫长寒冷冬天的形成(人类的活动,高能耗,疯狂追求GDP导致北冰洋冰面缩小,吸收了大量的热);阴霾天气的形成皆因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工业高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生态恶化的严重后果:有钱了,但变成了真正的穷人:享受不到蓝天、白云、青青河边草;呼吸有毒的空气,吃有毒的食品,饮用有毒的水源。这些带来对身体的损害。)
以上都是引言、导入、闲谈。我们今天要谈的是另外一种生态---课堂生态的的恶化,持续恶化。给学生带来的损害:精神损害---我们的孩子正在油锅里煎熬,水火中挣扎。厌学(意义学习多,兴趣学习少)、弃学(人在教室心在网吧)、辍学现象非常严重。问题学生越来越多。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厌学?辍学?
那是因为,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的变化,百年不变的课堂,以不变应万变;陈旧的教法、乏味的课堂、僵化的模式已经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灵性、动性,语言力得不到锻炼,学习力得不到提高,创新力得不到发展。我们的孩子不敢想象(以免越雷池一步),无力创新(只能复制他人)。恐怖的,令人窒息的传统课堂使他们木偶一般机械学习、麻木冷漠,如坐针毡、备受煎熬。为什么逃学?熬不下去了。(就像《闯关东》一样,关内待不下,闯关东;课堂熬不住,闯世界(游戏世界)。
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难管,现在的学生难教。我们有没有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过,我们的理念是不是该变了?方法是不是陈旧了?课堂模式是否该创新了?课堂生态是否该重建?
改变课堂生态已经等不得。
下面我向各位老师汇报、交流五个方面的问题。课改的必要性问题,紧迫性问题,课改现状,模式问题,操作问题。认识很粗浅,不当和错误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再谈课改的必要性
巨变中的教育环境
屈指算来,改革开放已30多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扑面而来。改革、创新、变化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二字。而教育担负着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两大职能,以不变而应万变,可能吗?作为基础教育,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若江山依旧、面貌依旧、涛声依旧,如何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以不变的教育、不变的课堂培养出的所谓人才,在当今社会能否浪遏飞舟、中流击水?(就业问题凸显学生的能力差,素质差。哈尔滨29名研究生竞争有编制的环卫工,最后仅7人如愿。我不能评价说这种“死在体制内,埋在春天里”的理想有什么不对;一个人求平、求稳,平平淡淡过一生真心实意过一生可以理解。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缺少竞争,缺少创新,结局会如何?我们的课堂没有给孩子提供发展其语言力、学习力、创新力的空间、时间和权力);做人处事、协调合作、生存发展、学习创新的能力如何?(职来职往栏目:一名应聘的海归面对提问,无言以对,当场晕倒。海龟变海带);是否能肩负起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具有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极差。美国有200名知识型亿万富豪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中国没有一名;中国学生计算能力排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新力倒数第五。)这一切都是以“师为本,教为本,知识为本”的传统课堂惹的祸,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大量的宝贵时间被老师声嘶力竭、滔滔不绝、苦口婆心、照本宣科的讲解、灌输所占有。学生没有机会自主学习,没有机会合作学习,没有机会探究学习,试问:当代社会对公民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如何获得?形势所迫,教育不得不改革,情势所逼,课堂不得不改变。
和80、90年代相比,现在的学生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变。电视、手机、电脑早已进入百姓生活,网络更主导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打开电脑,几乎所有的知识、信息,学生须臾便可获得,不变的课堂就像老和尚撞钟---按部就班,老太太纺花---千年一调,能吸引他们吗?当老师的知识陈旧、理念落后,当老师的视野不能覆盖学生的求知半径,传统的课堂如何维持?又能维持多久?改变课堂是唯一出路。
培养创新型人才,从本质上说,不是教学条件决定的,而是由育人模式决定。要改变教育,必须改变课堂;要改变课堂,必须改变教师;要改变教师,必须改变教师的观念。所以说,要改变目前“时间+汗水”,以牺牲师生身心健康,以牺牲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学生厌学可导致老师厌教。麻木自己、无视学生的痛苦,老师也快乐不起来。适应僵化的应试或者改变之)学生的快乐生活为代价的单纯应试教育、分数教育,必须首先改变老师的教育理念。
课堂改革到底阻力何在?传统课堂上,对教材、教法、模式,老师早已驾轻就熟;学生也早已习惯于填鸭、灌输式知识性教学;一切都形成定势。传统的评价模式也早已深入人心,课改不但但是改模式,它改的是老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列宁说,习惯的势力最强大。)我们现在是挑战世界上最强大的势力,挑战自我,当然很难。可是,面对挑战,我们又无它途可选,不得不面对。为什么?孩子的生存状态、学习状态、精神状态容不得我们回避、逃避、躲避课堂并发症!
(在座的几乎都有孩子,或上小学、或上初中、或上高中,我问一个问题:你认为你的孩子校园生活过的如何?学习苦不苦?累不累?快乐不快乐?他在学校的精神状态如何?学习状态如何?生存状态又如何?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学校?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啥3岁前都很聪明可爱,人见人爱,三岁后就悄然变化?是我们给他们贴上了标签:好、中、差。标准只有一个:分数。什么小画家,钢琴家,体育明星,小演讲家,书法家在家长眼里统统见鬼。)当然因素是多方面的。恐怕问题主要还是出在课堂上。
不管你的孩子在哪里上学,宁陵、商丘、睢县还是外地,他们进的都是一样的课堂---传统课堂(教为主,老师讲、学生听)。有一句话叫做“天下乌鸦一般黑”,我的感觉传统课堂就是黑色课堂!我们的孩子,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不是在自然、原生态的环境中成长)。温水里的青蛙,不知不觉中就丧失了跳跃能力、觅食能力。所以,我们的孩子在如此的学校环境中长大,走向社会后,他们有死知识,没有真本事,身体有问题,精神不健康。(有知识没能力---废品;有知识有能力没素质---危险品;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合格品。合格产品从哪里来?课改中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只能通过课改,别无他途。(教一年,想孩子3年,6年;教3年,6年为孩子规划一生。)
我们现在搞课改的目的既不是形式、作秀,惹人注意,更不是突发奇想、异想天开、无事生非。我们是想把课堂的颜色彻底由黑变绿,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打造绿色课堂、彩色课堂、生态课堂、自然课堂、快乐课堂、高效课堂、成功课堂、道德课堂。毕竟他们十几年的青春年华都要在一万多个“45分钟”内度过,每一个“45分钟”生存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决定着他们的幸福感指数。因此,我们作为家长、老师,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改革课堂、优化课堂、打造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孩子愉快学习、高效学习,把孩子们的校园变成乐园、花园、学园不是更好吗?!情势所逼!课堂不改革,作为教育人,作为家长,我们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