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改革思路论文

2020-06-17实用文

  摘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历时数年,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但也存在教学深度难以把握、探究活动难以落实、课程评价难以实施、课程选择难以自主等问题,因此,要在政府层面、学科层面、教师层面加大改革力度,促进课改深入推进。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Michalell.Posner)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著名论断。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最早认为,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反思性思维”,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认真的、不断的深思”。我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对于教师来讲,反思非常重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者认真反思如此重大的教育变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果

  (一)教学模块概念的运用

  生物教材不再像过去那样称全一册、上下册,而是分成必修(三个模块)和选修(三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这样易于教师设定明晰的教学目标,整合相应的教育资源。既便于学校进行课程安排和管理,又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规划进行选择,增强了学生的课程选择权。高中生物六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有学科内的逻辑联系,开设顺序也可选择,方便了教和学。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都有学分认定的过程,学分认定兼顾了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学习情况做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从课程层面来看,教材各模块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要素体现完整。

  (二)三维目标意识的加强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提高了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如明晰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根本区别、知道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确立了以生为本的目标理念、明确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等。教师的教学的三维目标意识进一步加强,改变了过去那样只重视对学生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和生物学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还关注学生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以及生物学学习应掌握的一些学习方法,并注重学生对一些生物学科思想、生命价值情感、生产生活价值的感悟和积累等,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体化、立体化。

  (三)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

  新课程重视学生成长的发展性、过程性和生成性。课堂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注重得出结论的过程〔1〕。教学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设定。生物学科的教学的过程性学习非常重要,如生物学科的实验多、学习实践活动多、科学探索成功的例证多,要想学会必要的实验技能、掌握归纳分析演绎的一般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在学习、内化中增强科学素养、领悟科学精神、涵养科学情怀;生物学的知识非常丰富,学生只有经历自主梳理、网路建构的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为知识的应用打好基础。

  (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发现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遗传物质探索的过程、生长素的发现等事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对比、学会分析,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染色体数目的最终确定、促胰液酶的发现等事例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质疑创新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很好作用;遗传病的调查、生态模型的构建、微生物的培养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接触社会、关爱自然、学会观察进而探究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五)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生物学科的特性之一就是生命性,课堂教学要体现学习主体———学生的生命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场所。课堂教学不仅目标的设定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也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特别是生物学中的实验探究、科学研究的历程分析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并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高中生物适合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很多,除了实验探究之外,还有很多实验数据、实验结果也适合进行阅读分析探究,如分析能量流动规律的赛达伯格湖、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构建等;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更多,分组、分工、让学生学会合作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精选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合作学习节奏的'把握及点评是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生物学科知识点多,接受式学习仍然是必要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目标全面达成的关键。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适时适地地选择应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七)课程评价方式的完善

  一是用学分管理课程,强调学习时间的保证、学习内容的覆盖、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质量的高低,体现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合格性和全面性。二是强化过程性评价〔2〕,关注过程性教学目标的达成。三是强调评价的即时性。四是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综合性。

  (八)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

  长期以来,生物教学使用的教材只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种,没有其他的选择。课改后教材呈现多样化,有的地区选用苏教版,有的地区选用人教版,但无论选用哪一版本的教材,考试说明只有一个,而考试说明是遵循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时也都是遵循国家统一的学科课程标准,只是组织的素材、呈现的方式和设计的活动不同而已,在教学中,教师逐渐习惯于以一种版本的教材为主,并参考另一版本的教学素材,并且树立了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某种教材来教的观点,最核心的还是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九)学科前沿知识的渗透

  新一轮课程改革生物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将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存在问题、引发的争论等渗透在教学内容中,如《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中的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试管婴儿、基因“身份证”、胚胎干细胞、基因治疗、单克隆抗体等内容,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木村资生的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生态工程建设的模型、精准农业等知识的介绍,即便受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限制,有些新进展不在正文内陈述,会在后面的继续探究、知识海洋等栏目内介绍。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同步,对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跟上时代的步伐。

  (十)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展现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和管理方式都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教学的技术和手段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让一线的生物教师深感专业成长和发展是那么的紧迫、那么的急需、那么的重要,要自觉学习、自我学习、自主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深化、在深化中超越,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教学思路论文下一篇:展示教学思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