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心理学探讨论文

2020-06-17实用文

  摘要:在初步分析人水关系基础上,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阐述了水利心理学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当前我国水利工作的心理学问题,提出了今后水利建设和管理中若干应用心理学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水利心理教育、水利社会化转型、重视基本需求侧、维持适度畏惧心理,通过重视河湖健康提升宜居度,形成激励性投入等。

关键词:基本需求;水利;心理学;建议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水利科学是在研究自然界水的特性、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水的控制、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知识体系。水利工作的目的是兴利除害,为人类发展服务,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因此与每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水利工作应尊重人类的心理学规律,提高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提升综合效益。我国历来重视水利的工程技术研究,随着环境、生态、移民等问题重要性的不断加强,相应学科的理论方法在水利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但是,心理学基本原理在水利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学科,在教育、医疗、经济、环境等方面都形成了科学分支,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西蒙(H.Simon)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尼曼(D.Kahneman)就创建了经济心理学。目前水利方面还未见系统的心理学研究报道,更未见水利心理学的学科论述。部分国内学者针对水利工程移民的心理学进行过研究,但从宏观层面进行水利心理学研究得不多。水利作为关系到社会阶层群体的公益事业,则需要考虑心理学规律,丰富水利工作的内涵,尤其是今后我国水利工作将重点由建设转向管理,心理学的应用应给予高度重视。

一、水利心理学概念及内涵

  1.概念水利

  心理学应作为水利科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防洪减灾、水土保持等各项水利工作在规划、建设、服务、管理等各环节上,所涉及的相关群体情感、认知、需求、行为特征等的心理学规律,并应用这些知识和规律提高水利建设及管理工作的效率及综合效益。

  2.人的“水”心理学特征

  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自从有了人类,人和水的相互作用就从未停止过。在漫长的人水作用过程中,人类对水已经形成很多重要的心理学特征,且从低到高具有层次性。

  ①归属情感。

  生命源于水。因此,人类对水有一种内在的归属心理,有亲水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看到的大多是水龙头里流出的水,而与自然河湖的距离越来越远,但亲水的内在心理需求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烈。在水利规划建设管理中,应该考虑并尽可能满足人对水的亲近心理。

  ②生理依赖。

  和阳光、空气一样,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的。因此,人对水有生理依赖,没有水或甚至临时性断水都会引起心理恐慌。对供水的依赖如此,对河湖也如此,看到干涸或黑臭的河湖,人类会产生潜在的不安全感,所在地的宜居性和社会吸引力也随之降低。因此,满足人类的水生理需求是水利工作最基本的任务。

  ③畏惧感及安全需求。

  水文过程是波动的,水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有害的一面。如我国洪灾频繁发生,人对水尤其是湍急的河水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减轻水灾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水利工作的`重要方面。

  ④审美心理。

  人类可从水中获得灵感,历史留传下来很多有关水的艺术作品。水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满足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很多城市搞水景观建设,是顺应人审美需求的体现。水利工作应该重视人的审美心理。

  ⑤自我发展。

  在满足上述需求基础上,人类还有自我发展的动机和需求。例如利用水能发电、水流航运、工业供水、特种水服务业、经济作物及商品粮生产等,这些都属于生产用水类,属于满足自我发展心理需求的工作。

  3.水利心理学效应

  ①层次增减效应。

  如上所述,人对水的心理需求存在由低到高的若干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归属感、安全感、审美、自我发展等。需求层次上有基本型需求和成长型需求两类,生理需求、归属感、安全感都属于基本需求,而娱乐、审美、自我发展(如财富增加)等需求都是成长型需求。从重要性上,由基本需求到成长需求,重要性不断降低,基本需求应优先保障;从心理满足度上,基本需求的心理满足感弱,而成长型需求的心理满足感或自豪感强。

  ②心理退化效应。

  随着近代水利大规模建设的开展,供水保障、防洪减灾等方面取得巨大成绩,但同时人的一些水心理特征却在弱化或退化。比如,生活用水得到高水平保障的地区,居民对水的稀缺性、开发治水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在防洪工程保护下,人们对洪水的畏惧心理也在退化,意识不到洪水可能造成的严重灾害损失。受这种退化心理的影响,人类对突发水灾害的防范及响应能力也在随之弱化。

  ③示范效应。

  水有巨大的能量,是自然地质演化的主要应力之一。人类在处理人水关系时也具有行为心理上的羊群效应。例如,一个地区水体污染了,而大家都在喝受污染的水,面临着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但却认识不到这种危害性。反之,通过积极的示范引领,可以促进和带动一个地区的水利工作向良性方向发展,如水污染治理、水景观建设、水资源保护、节水、河湖保护等。

  ④人水感应。

  好的水环境或水景观不仅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理审美满足,同时也能唤起爱水护水的环境心理制约机制,有助于调整人的水行为。例如,在清澈洁净的湖水边,很少有人会肆意向湖里扔垃圾,但若在漂浮垃圾的河湖边,一些不文明行为就失去了约束。黑臭水体影响人的心情,宁静清澈的湖泊能让人心灵安静祥和,潺潺流淌的清澈河水能激发人的热情。健康优美的河湖对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⑤经济心理。

  水利工作涉及很多经济学问题,在这方面很多经济心理学原理也同样适用,如利己心理。比如对农民免收水资源费,农民心理满足感弱,但征收后再补贴,就容易提升农民的满足感和政策支持度。在供水价格方面也存在心理学规律,若不公示供水成本及管理效率等信息,没有畅通的参与通道,公众就容易产生怀疑心理,或担心公众支付的水费变为个人私利。

  ⑥年龄效应。

  心理学认为,儿童时期的心理经历会影响成人后的行为。因此,儿童及学生的水教育、水认知、水体验显得尤其重要。

上一篇: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探究论文下一篇: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保障水利工程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