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的论文

2020-06-17实用文

  一、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伴随着以现代高新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的来临而萌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地方工科院校为适应时代经济的变革诉求、凸显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及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必须构建符合自身运行态势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带动地方区域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适应时代经济的变革诉求当前,由于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带动下的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使得社会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着眼长远,引领未来,我国积极应对国际挑战提出建设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社会经济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标与引航器,教育也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必须大力调整教学模式,推进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诉求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努力成为教学、科研、生产的综合基地,成为推动地方高新技术革新、工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工业化和知识化,促进创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二)凸显核心竟争力的重要契机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更是以明确的态度积极鼓励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力落实高校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措施。可见,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已然成为一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地方工科院校为了打造地方品牌,凸显核心竞争力,摆脱普通高校办学的趋同性影响,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以创业理念引领、以知识结构更新与技术变革为动力、以组织和制度创新为保障的大创业教育平台,从而实现创业型地方大学的梦想。

  (三)实现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路径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2l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每个人都面对着劳动市场的巨大就业压力,但较之以往,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更期待一种自我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完美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就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通过创新创业素养与实践的积累实现职业者的自我价值,最终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特征的素质教育。由此,地方工科院校为了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寻求一种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有效路径,须全面分析社会职业角色活动特征,依托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达到个体知识、能力、素质、个性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引导个体去开拓一种健康的生存状态。

  二、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科学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达到一种传统知识、专业技能与创业素质有机整合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具备创业所需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剧烈变革。地方工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框架中为了寻求一种崭新的教育发展途径与视角,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区域特色、工程专业以及生产实践相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真正渗透和融人到以素质教育为内涵发展的动态实践教学模式之中。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特色相结合“区域经济的个性化发展,决定了地方高校个性化发展的主流方向”,Ⅲ是形成地方工科院校办学优势的核心因素。

  因此,地方产业发展战略的落实一定要在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有所反映和显现,才能满足地方工科院校的特色化发展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和制约下,作为地方政府投资兴办的工科院校要想提升自身质量,获得可持续发展,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立足于地方发展战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契合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切实使地方区域资源与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接轨与融合。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科专业相结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已然居于世界领先位置,与其宏大规模形成对比的则是质量水平不高,形式贫乏单一,这成为制约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难题,而这样的难题又较为严重地困扰了占据高等工程教育系统中较大比重的地方工科院校。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开展一定要以工科学科课程为依托和载体,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素养渗透在学生所学的工科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并通过创业实践的锻炼挖掘学生在未来专业发展上的创新能力,使工程技能与创业潜质结合,从而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在缓解工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同时创造工科专业的衍生产业。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后,其人才培养的主体规格已经转向对以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视。地方工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储备基地与摇篮,“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 是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题实验、学科竞赛、工程训练、毕业设计、企业实习、创业园建设等生产实践环节相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拓展、科研成果的转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加强,使高校教师与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

  三、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组织逻辑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活动,也是高等教育领域中一种全新的价值追求,更是一种长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为了彰显自身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地方工科院校须通过辐射模式、驱动模式以及依托模式的概念设计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宏观系统的整体格局。

  (一)辐射模式辐射模式的构思是依托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系统架构中的一个轴心点的支撑,以创新创业教育的多维辐射功能传递给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由理论向实践的逐步转化、由聚焦点向辐射面的逐步推进,最终形成以创新创业理念为向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上一篇:有关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下一篇:城市社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