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大学生心理教育思考论文

2020-06-19实用文

  一、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心理问题

  在知识文化水平上,聋人大学生可以说是聋人中的佼佼者,但在就业过程中,他们却依然无法摆脱聋人群体的独特的心理困境,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脱离现实,对职业有过高期望值。聋人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往往有较高期望值,表现在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和收入的要求上。在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上,很多聋生想做聋哑学校的老师,还有的学生想做教授、设计师等。他们对未来收入的展望也普遍高于健听大学生。消极等待,逃避就业。许多聋人大学生毕业后并未及时工作,或一再拖延,或干脆放弃就业,从此赋闲在家。一部分聋生积极就业的意识不强,自己不主动联络工作,更多是依赖学校和家长;些聋生经历了几次求职失败后,就选择逃避,不再努力寻找工作机会。缺乏职业素养,频繁跳槽。一些聘用过聋人大学生的企业反映,聋人大学生难以管理,他们脾气火爆,安全守纪观念不强,还存在频繁跳槽的现象,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它们不会考虑再次聘用聋人大学生。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整个聋人大学生群体的就业。

  二、聋人大学生职业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聋人大学生职业心理表现出上述问题与其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对社会认识不足。由于沟通障碍所导致的信息接收的困难,使得聋生对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并不十分了解,他们认为只要上了大学,未来的生活就是有着充分保障的。殊不知在大学不断扩招的今天,有多少健听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当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与残酷的现实交锋时,势必对聋人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自卑和畏惧心理。聋人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或自傲两种极端的性格。自卑的聋生不断地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与健听人相比很差,迟迟不敢面对社会就业的挑战,一再逃避;而自傲的聋生则认为自己是聋人中的佼佼者。从小到大,他们一直是被同学羡慕,被老师爱护的,因此,他们认为,就业也会一如既往地顺利。他们对就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憧憬。当真正面对竞争残酷的社会时,他们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一再受挫后易产生畏惧心理。这就导致了聋人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时的逃避和退缩心理。性格固执,脾气暴躁。不可否认,聋人群体有着独特的人格特征、听觉障碍儿童常有固执性、自我中心、缺乏自我控制、冲动性强、易受人暗示等消极的人格特征。”

  这种性格使其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反映在职业发展上,即入职后出现的难以管理等问题。聋人往往认为,健听人对耳聋及聋人持有消极的态度,因此,当其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常将其归因为健听人欺负他,导致其易与听人发生冲突,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困难。缺乏系统的职业心理教育。聋校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在内容上存在着重技能教育轻道德态度教育的问题。学校更多关注的是毕业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准备,而常常忽视了包括职业道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角色转变能力等方面在内的职业心理教育。

  另一方面,时间上,聋校与普通学校一样,职业教育是一次性完成的。即学校只在聋生就业前安排职业教育课程,一旦学生毕业,学校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已经结束,不再予以关注。但与健听大学生相比,聋人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更多的困难,需要持续的多层面的就业指导和帮助。

  三、培养聋人大学生健康职业心理的教育建议

  (一)在聋人大学生入职前学校要建立系统的健康职业心理教育体系

  1.学校要培养学生自主择业的意识

  可通过开设课程或讲座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使其对从事职业的性质、任职资格、社会待遇、优缺点等进行认识,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乃至自主择业的意识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

  教师可通过案例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公民基本职业道德内容,使学生了解进入社会工作的基本道德要求。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首先,要让聋人大学生接受自己,建立自信。教师应使学生明白,耳聋虽然是一种缺陷,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并帮助他们挖掘自身多方面的潜能,最终实现顺利就业。其次,要使聋生正确认识健听人对聋人的态度。在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和宽容。凡事不要总从聋人与听人有差别的角度去考虑,犯错时,要认真地做自我归因,并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解除误会。

  4.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聋人大学生在加入社会后能够适应工作后的生活,因此,了解真实的就业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尝试与某些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争取为聋人大学生提供一个参观、实习的基地。聋人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了解到企业的运营方式,员工相处及配合的情况,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状况形成一种更直观的认识。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学校,也应尽量增加聋人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其了解健听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与行为方式,有助于他们工作后与同事沟通与交流。

  (二)聋人大学生入职后学校要建立系统的健康职业心理追踪体系

  在聋人大学生入职后,学校应该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跟踪帮助。包括对聋人大学生在从业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帮助用人单位了解聋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做好聋生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工作。一方面,学校应对聋人大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正确的指导。聋人大学生刚刚走出学校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离开自己熟悉的老师与同学,在进入健听人为主的工作环境中,他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怎样与同事及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怎样与同事建立和谐的关系,对于同事的误解应怎样处理等。学校应安排固定的教师定期与聋人大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每个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不同的问题与需求,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指导。另一方面,学校要与用人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其了解聋人大学生的个性与行为特征,尽量减少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各种误会及矛盾。由于沟通的困难,聋人心理与生理需要常常无法被人了解,使之形成了急躁、冲动、易受暗示的性格。如果用人单位不理解这些性格背后的成因,就会形成聋人不好接触,不好管理的印象,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无论对于聋人大学生还是用人单位都会造成伤害。学校应主动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对聋人大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行为特点给予解释说明,慢慢地使用人单位了解聋生,理解聋生,最终接纳聋生。总之,学校应尽可能地帮助用人单位与聋人大学生建立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帮助聋人大学生渡过入职最初的困难时期,使之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

  (三)家长应提高聋人就业的认识

  在聋大学生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家长的态度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子女就业不重视,不关心,聋生往往会对就业抱有消极的态度。而家长之所以形成这种态度,根本原因在于其对聋人就业问题认识不够。很多家长与子女无法交流,所以,将就业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但是,家长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学校提供的就业帮助毕竟是有限的,而家长的关心则是长期的。所以,家长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聋人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之中。这包括,就业意识的渗透、社会就业形势的信息传递及物质与精神支持。家长应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目前聋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将其传递给子女;要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其职业兴趣,然后尽可能为其提供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聋人大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有利于聋生形成健全人格。

  (四)社会要改变轻视聋人的观念,在了解的基础上尊重并接纳聋人

  由于沟通渠道的缺乏,社会对聋人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一种观点认为,聋人大学生尽管是大学生,但依旧是聋人,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很差。甚至更有人极端地认为,只要是聋人,就什么也做不了,持这种观点的企业往往会拒绝聘用聋人大学生;另一种观点则走向另一极端,认为聋人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一样,不用特殊交流方式就能够完成日常工作,完全忽略了聋人大学生的特殊性,使他们在从事职业活动时由于无法接收到信息而感到迷茫,由于不被理解容易产生各种误会和矛盾。上述两类观点的产生都是由于社会对聋人不了解,对聋人大学生不了解而造成的。社会应该清楚认识到,无论在任何年代,聋人都将是社会的一部分,与其一味的排斥或怜悯他们,不如试着去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接纳他们。聋人大学生尽管特殊,但同样能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进聋人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聋人及聋人大学生的认识水平。

  第二、建立家长培训学校。增进家长对聋人大学生的了解,并帮助其顺利就业。

  第三、为聋人大学生建立求职就业网站。聋人大学生大多喜欢上网,政府可以尝试建立与聋人大学生就业相关的网站。

  在内容方面

  网站既可以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就业政策,也可以提供以往聋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经验,及各种就业心理辅导信息等。还可设置信箱、论坛之类的栏目,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及时地解答聋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灵活有效地帮助他们。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应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学校要建立系统的职业心理教育体系,家长要提高对于聋人就业的意识,同时,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最终,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高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帮助他们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

【聋人大学生心理教育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的思考论文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思考论文

3.理性思考教育科技论文

4.数学逻辑语言的教育思考论文

5.中职心理教育思考论文

6.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考论文

7.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教育策略论文

8.大学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上一篇: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下一篇: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与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