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的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教师的人文素质论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文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在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教师人文素质的发展是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实现职责与自我价值的必然选择。

  我们一般把能被实证(包括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称作科学,而把不一定能被实证的思想文化叫做人文。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人文知识,另一个是人文精神。有了人文知识不一定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虽然构建在人文知识之上,也隐含在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实践活动当中。人文素质“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显而展示个人”,它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一、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的原因和意义

  人文素质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倡导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呢?

  首先,教师需要较高的人文素质,这与其特定职业功能有着本质联系。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培养人的任务。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人,在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从教育理念上看,教师必须具有相当的人文素质,树立较好的教育理念,能对社会上流行的种种现象和思潮进行相对正确的评判,并将其纯化。从教学内容上看,在科学和人文日益融合的今天,即使传授科学知识也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是因为:1.教师本身对科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有一定的评判,而要提高评判的水平和层次,不得不提高其人文素质。2.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态度和价值传给学生。而态度和价值一方面来源于对知识本身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需要从人文当中汲取养料。3.科学发展的范式突破,人文素质起着极大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科学上的创造,不能忽略人文启导。而且只有在较高的人文层面才能对科学创造的意义和价值有所把握。从教学方式看,一方面固然要借助于科学理性、遵循业已发现的客观规律和逻辑,同时也要注重激情和创造、爱心和责任感。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也要借助人文的解释和隐喻等方法。因此,教师的人文素质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目前教师置身于一个现代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悖论之中:其一,由于社会自身的发展,家长和社会对教师寄予的希望往往高出教师实际所能,并与现代教育倡导的学生主体论观念相冲突。一方面,家长们希望教师的教育对子女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对学生主体性的过分倡导,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主体地位的缺失。教师若起不到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则要受到家长的责难;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又可能受社会批评。教师如何正确地把握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位置,如何在坚持真理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就需要较高的人文素质。其二,教师作为社会工作者,具有独立的经济属性,需要按劳计酬。要实现经济属性和价值属性有机统一、在自身需要和他人需要之间做出具体而恰当的抉择,教师的人文素质不可欠缺。其三,教师的职业需要教师有健全的人格、仁慈的爱心、广博的胸怀,但同时教师又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压力的世界里,有可能导致自身的价值缺失、对情感的过分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因此,教师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正确恰当地处理好知识与情感、知识与价值、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发展提高和超越自己。

  最后,由于科技理性的过度膨胀、人们对经济的过于看重,导致了科学与人文的严重分离。特别是近20年来,现代人道德滑坡、人文素质下降的状况,在教师身上也有所显露;经济至上的观点在部分教师中相当流行,教师对学生匪夷所思的体罚方式令人发指,教师缺乏理性与人文关怀的言论,给学生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高师学生是教师的后备军,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与教师学生的人文素质存在着极大的关联。然而,高师生的人文素质并不容乐观。顾明远指出:“许多大学生缺乏对自己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缺乏对世界历史文化的了解,他们知识贫乏,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知之甚少。”[3]尤其是“我国目前的高师课程体系中明显存在文化素质教育不足,其中人文素质教育尤其缺乏。”目前教师的人文素质并不尽如人愿。因此,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刻不容缓。

二、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的方法和条件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就是在增加教师的人文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人文精神。这涉及到教师需要什么样的人文知识、方法和精神,以及如何加以提高。有的学者把教师的知识归纳为基础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文化性知识)。已涉及了教师人文素质,但在如何提高上仍有需注意的地方:

  首先,鉴于高等教育中忽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些高等师范学院(大学)通过开设“人文讲座”、增加文史课程、推荐阅读书目、开设选修课等形式,来丰富师范毕业生的人文知识,提升他们的人文境界。这当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问题:一是人文素质的内涵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只增加人文知识并不必然提升人文精神;二是从提高人文素质的途径而言,因为人文素质也隐含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之中,有着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部分;只有通过实践体验获得;三是从课程而言,只在内容上增加人文学科,而不对科学知识中的人文做深入挖掘,可能会两者孤立。提高人文素质若失去科学的支持,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不仅课程内容,其他如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都是提高人文素质时不得不注意的地方。一些师范院校把品德评定简单化,以参加活动的多少进行评分,而不追究其参加活动的动机,有可能把学生引向功利主义而阻碍他们人文素质的提高。对师范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只限于课程内容,而要对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从提高人文素质的角度作新的审视。

  其次,人文素质的基础是经验。布洛克认为西方人文主义是从人的经验出发的。从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应当是教师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渠道。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管理片面科学化思潮影响下,教师的工作变成了机械的操作,教师积累的一点点人文素质被消磨得越来越少。学校为了追求高分和经济效益,拼命给教师增加工作压力和负担,教师整天没完没了地备课上课,根本没有机会对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等进行反思、分析和总结,无形中淡化了教师的人文意识。因此,要改变这些不良现象,就需要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和管理模式,给教师以一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依托,使教师的人文素质有丰厚肥沃的土壤。特别是要给教师一定的自由决定权,给教师的人文素质发展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客观条件。教师应当有权编制教学内容、对教科书进行处置、选订辅助教材、评价教育进行指导;在整体上,教师应当有权编制课程、教学自治、决定教育措施。教师只有有了自主权,其人文素质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最后,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要对教师提出恰当的要求,而不是给教师施加压力。同时,要使教师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选择和自主权,避免社会的过多施压,也需要有良好的措施来保障。有效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途径。它为教师的发展营造一个相对独立的时空,又不完全排斥社会的要求,对教师提高人文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专业化标准主要有三条[7]:一是其成员的职业实践有系统的理论作依据,有专门的支持作保证,有不断的研究作支持;二是其成员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三是其成员的行为不受外力的限制,有专业自主权。就整体而言,专业工作者的聘用、晋级、解聘实行严格的专业评审制度,行业群体有权从整体上断定行为的工作标准和实施程序;就个体而言,其成员有权依据其专业知识进行职业判断,有个体承担责任的“处方权”。可以看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对教师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若能正确理解和实施,则无疑对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有积极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相应地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为减轻教师身上非人文的压力、增强教育和教师自身的独立性和教师独立判断的价值追求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二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标准和要求,使教师有意识地增加专业化所规定的人文知识,自觉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不断地完善自身,从而有利于教师人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三是教师职业专业化不等于单一的科学化。固然,专业化要通过科学化来制定和实施具体的要求和标准,但对教师应有的信仰、价值观和自主权不过多干涉;既考虑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性,又突出教师个体的利益和价值追求;既为教师制订标准,也鼓励教师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超越标准。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职业专业化标准的实施过程,正是教师人文素质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是科学化和人文化的互补携进过程。当科技理性过多地霸占了我们生活的时空、侵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时,我们越来越迫切地追觅人文的家园,教师作为人类社会大家庭的一员,也需要对人文的缅怀,需要有感情、有个性的价值追求。教师是学生精神家园的耕耘者,人文素质播种者;其人文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未来的发展和选择。因此,我们对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上一篇:改革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论文下一篇:中专校语文教育与素质的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