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摘 要 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高校将同时面临招生和就业的两大难题,高职院校如何正视现状、发挥自身优势和打造核心竞争力呢?针对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创业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进行了有益探索和深入思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

  随着1999年起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突破21%,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更是首当其冲;中国加入WTO,教育国际竞争趋势增强,高校纷纷出台相关策略应对挑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清醒地意识到,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创新现有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外,必须更新就业和择业观念,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由被动就业转变为自主创业,因此,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成为大势所趋。

1 实施创业教育: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夏林代表认为:“信息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应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提出“应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近年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把创业教育引入高校,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入,要求高校不仅要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更要着力培养创业型的复合人才,高校应将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从国内外的创业教育实践来看,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硅谷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是由高校大学生创办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校期间要做好就业意识、就业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准备,增强毕业生离校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2006年有413万大学毕业生面临社会就业挑战。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将更加严峻。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之间,无论是在招生还是毕业生就业,高职院校明显处于相对劣势。高职院校如何与本科高校一争高下?高职院校要想立足于高校强者之林,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先行创业教育之路,走在名校的前面,塑品牌,创特色,使高职院校在高校竞争中抢占先机。

  “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护照。”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的大学生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在这激情创业的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当代青年创业洪流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2 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对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思想不统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近几年部分高职院校正逐步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实践学分,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关注,少数高职院校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才会涉及,效果不明显,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

  (2)思想僵化,观念落后,没有及时更新大学生创业理念。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严峻,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方式不能适应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客观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教育观念。现行的就业指导属于意愿式的岗前培训、就业前指导、学生应聘技巧以及掌握职业技能等,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职业素质培养来看,仅靠就业前指导是完全不够的,很难扭转高职院校就业尴尬局面。必须拓展为“创造、创新、创业”为主题的“三创”教育,开拓学生思维,创新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是就业的有效途径、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思维,积极营造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3)实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良莠不齐。目前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中,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一般为两类,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从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这两类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在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时,很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可创业教育又偏偏注重创业实践和实务,没有亲身经历,简单的照本宣科根本无法深入创业的精髓和实质。

  (4)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制度不健全、氛围不浓厚。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例如美国硅谷、我国上海创业园等就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创业的文化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有效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大多数高职院校却苦于本身经济基础、办学环境等方面的不足而陷入困境,不能提供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实践,由于学校制度的不完善和物质环境欠缺等问题,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创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

  (5)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政府不能为高职院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在政策上也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对大学生创业的更多优惠政策,比如税收优惠、创业融资等措施。另一方面,也不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政策指导,在优化创业环境中的政府未能给予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3 大学生创业素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1)培养创业者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知识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必须注重创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以下知识:①经济学知识。了解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和经济政策,市场构成以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市场营销与广告、促销和创业相关知识;②企业管理知识。即懂得如何管理企业,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市场开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础知识;③文史知识。学习文史知识是提高人文底蕴、了解民情风俗一大策略;④法律知识。开创企业必须把握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特别是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才能使创业者在创业潮流中把握好方向,不至于误入歧途。

  (2)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改革开放20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及创业人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与情商同样重要,甚至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因此,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情商培养。主要是如何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被营销界称为是新生代。新生代的特点是个性张扬、激情四溢、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交际面狭窄,而这代人又正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培养积极而稳定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另一堂课就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大学生创业,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无论成功与否,必定要经历许多困难和挫折,那么积极而又稳定的心态显得非常重要。人格的健全有利于创业者各项工作的开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待人接物行为,树立诚信意识与坚强品格。清华大学的校训说得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方能载物,诚信才能立于社会。

上一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论文下一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