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的建议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体育场馆逐渐成为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赛事活动的举办场所,而高校体育场馆已经占据其中重要的角色。据2005年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高校体育场馆总数为28741个,比第四次全国场地普查净增15979个,增加了125.21%,伴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又掀起了高校建设体育场馆的热潮。目前我国高校大都分布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高,有迫切的体育健身欲望,运动场地的受限已经成为影响他们健身的瓶颈。而高校体育场馆的基本功能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服务,是体育教学、训练、课余竞赛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和重要载体。因此如何综合利用高校体育场馆,在保证高校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己成为目前研宄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公共经济学角度,讨论高校体育场馆的产品性质,为高校体育场馆对社区居民开放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目标进行定位,并给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经营管理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理论依据

  1.1公共产品的特征

  传统经济学对人类需要而生产的物品大体分为两类: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衡量公共产品有两个特征,所有权的非排除性和消费过程的非竞争性。非排除性指产品的消费过程无法排除不支持价格人的消费,即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集体进行、共同消费的,其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不能分割。非竞争性包括:1)边际生产成本为零,指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2)边际拥挤成本为零,增加多少个消费者一般都不影响他人消费。如果两个条件都不满足,则为私人产品。如果两个条件满足其一,则为准公共产品,另外,公共产品同时具有经济两重性。公共产品的经济两重性包括两种含义:1)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两重性,即公共部门提供的是社会通用型产品,共享性服务。这类产品的社会经济功能一方面可以为生产服务,一方面又能直接为居民生活服务;2)商品性和福利性,无论服务的对象如何,公共部门的企业既是经营型企业又是福利型企业,公共产品具有商品性和福利性的双重性质。公共产品作为商品,经营者务必遵循效率至上的规律;作为福利,公共部门必须贯彻公平优先的原则。

  1.2“俱乐部产品”和“集团产品”的定义和有效供给的帕累托最优

  布坎南的“倶乐部产品”和奥尔森的‘集团产品”从两个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同一个观点,即社会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介于1—夂的“倶乐部和集团准公共产品”。所谓“倶乐部和集团准公共产品”,是指理解公共产品应该与一定的组织联系起来,任何公共产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这些产品在某个组组织联系起来,任何公共产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这些产品在某个组织内部是其成员免费享用的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对于那些组织外部的成员则是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的非公共产品。

  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20世纪初提出了社会最大满足的基本条件——帕累托最优,即对于某种经济资源的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生产上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在初始时的情况一样良好,那么这个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帕累托效率的改进意味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提高,而其他人的福利水平并没有降低,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理论上统一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衡量标准。

2高校体育场馆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八条则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应当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学校体育场馆作为一种国家公共资源应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非营利性等社会公共产品的公益性特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可以看出,高校的设立是以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为主,而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这就为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奠定了法律前提13。既然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目的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且高校体育场馆的投资建设都是由国家提供的,那么在理论上来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设施——体育场馆,它提供的产品应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依照传统经济学的分类,高校体育场馆应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充分发挥它应有的社会功能是其首要目标。另外按照公共产品的经济两重性特征,高校体育场馆不仅为学校的教学训练提供必要的无偿服务,还要为体育场馆的保值增值承担责任。如何做到保值增值,“倶乐部产品”和“集团产品”的定义和有效供给的帕累托最优,为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和对外的有偿开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也就是说在不影响高校学生正常的教学和身体锻炼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有偿的向校外人员开放,同时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价格标准,校内免费或者象征性收费,校外人员可参考但是不应高于市场价格收费,把经营中营利部分补贴到高校体育场馆的维修和管理成本中去。

  1)高校体育场馆的边际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这也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倶乐部”理论,就是说当拥挤现象产生时,场馆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但由于消费者承担的拥挤成本都增加,如果仍免费供应,便会出现过度消费。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就只能收取一定的费用|4],当然,对于本校的教师学生和校外人员应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

  2)高校体育场馆使用的共同性^物品使用的共同性意味着个人使用一项物品并不阻止其他人的使用,其量和质都不变,即消费不可分。高校体育场馆的消费不可分属于共同消费物品,大家都有权利到体育场馆进行消费,消费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高校体育场馆利益的外益性。高校体育场馆具有明显的外益性:一方面,大众本身将直接受益,这部分利益是可分的;另一方面,整个民族素质都有所提高,使全社会都受益,这种受益是不可分的。为了保障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校可以提供较低的价格给校内师生鼓励大家增加消费,同时对于校外人员可以按照市场行情采取商业性收费标准,这样不仅给校则的身体锻炼提供了便利,又能收取一定的费用来改善体育场馆的经营环境。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改进对策论文下一篇:高校资产管理现状与改进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