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学生择业观与就业市场拓展的分析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择业观;就业市场;拓展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人大众化教育,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如何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从市场角度分析“就业难”,努力开拓扩展学生的就业面,既是招生就业部门的应尽之责,又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基础。

一、高职学生择业观现状分析

  (一)择业观的价值分析

  早在1959年约翰·霍兰德就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认为心理、思想和素质将影响择业人员的择业倾向,即对择业问题的看法、信念和态度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影响到其职业的选择。这就是说,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择业,需要描述、解释和预测人们的择业态势,需要了解人们的择业价值观念及其作为具体表现的择业意愿。"

  按照霍兰德的职业选择的理论,实质在于劳动者与职业的相互适应,同一类型的劳动和职业相结合,以便达到适应的状态,劳动者找到适宜的职业岗位,才能使其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霍兰德认为理想的职业选择就是人格类型与职业环境相适应,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应的职业环境称为“协调”;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近的职业环境称为“次协调”;选择了与人格类型相斥的职业称为“不协调”。只有人格类型与职业环境相匹配,才是最佳的职业选择。而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群体来说,职业院校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一方面要受到劳动力市场本身的供求状况、国家就业政策、用人单位本身对毕业生的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到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支配。择业既是职业院校学生认识了解社会的过程,也是职业院校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过程。

  简言之,所谓择业观念是指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是个体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和发展目标的基本认识和态度。择业观对人才求职、择业和进行就业准备有直接影响,直接指导人们的职业选择,并通过职业选择、职业活动体现出来。

  (二)高职学生择业观基本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本身的发展、国家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施、高职院校所进行的就业教育、职业指导以及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了当前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就业观。目前,高职学生就业观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择业期望逐渐变化,总体趋向乐观。随着年级层次的增长以及择业心理的成熟,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对于就业现状的认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多数毕业生都能积极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凭借自己的职业技能找个工作不成问题,可见心态较为乐观。但个别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这是一个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

  个人定位逐渐准确。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有一定的技能特长,因此个人定位往往比较准确,强调职业技能的学有所用,择业时将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而经济因素排列第二。这充分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机制的形成与完善,大学生的自身主体意识不断加强,“就业”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优化稀缺性资源配置并提高经济人的福利水平的行为,因此重视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也必须理性考虑和合理定位。"

  择业单位性质退居次要。众多毕业生择业时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选国企而转为首选外资企业,同时对政府机关关注程度有所降温,而非公有制企业单位逐渐受到众多大学生的认同。

  择业区位定位仍然相对集中。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地域仍集中在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城市和京沪等直辖市,而选择前往西部以及人才紧缺的经济落后边远地区仍然较少。可见,现阶段大学生择业区位的倾向更注重到市场化程度高、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工作。

  总之,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们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物质因素首当其冲,如经济收入、物质待遇、工资福利、报酬、工作环境,甚至离家的远近等;第二类因素为个人职业发展因素,如个人兴趣、专长的发挥、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发展前景、单位前景、晋升机会、发展机会、社会地位等。

二、高职院校就业市场的拓展

  (一)高职就业市场与营销关系

  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日益重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高等职业教育也有很大发展,2006年招生293万人,在校生达到796万人,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已占到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我国高职、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每年都有所增长,其就业率处于较高的水平。较高的就业率水平说明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比较旺盛,但是部分职业技术院校缺乏市场开拓意识,不能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致使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特别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矛盾相当突出,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他们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又面临就业难的问题。相比较而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目前远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但由于其生产的产品(学生)最终需要劳动力市场认可,而且也正是这种价值认可才使得高职院校的“再生产”得以继续。因此,随着高校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引入市场营销理论,借鉴其它成功企业的发展途径和营销经验,以消费者(用人单位)为整个组织活动的.中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占据先机。因此,将市场营销的理念引入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之中,努力开拓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实施品牌策略一精心打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不同层次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搞好目标市场定位,同时要树立一种品牌化运作的意识,加强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力度,在适当的目标市场范围内,打造自己“品牌”的价值,从而为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上一篇: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及应对的研究论文下一篇:高职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