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班班级管理探索与实践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摘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践行生本教育理念,探索由“学生分组自治”与“家长分工协作”共同构成的班级管理“二分”模式,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为实现首都师大附小提出的“童心教育”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分组自治;分工协作;“二分”模式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这是当代教育家、“生本教育”倡导者郭思乐先生在其教育博客书《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的扉页上写下的诗句,这两句诗一直督促着我不断思考:怎样才能在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尽早发现孩子们的灵慧,让他们扬起心灵的风帆,让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呢?从2014年9月以来,我又接受了新一轮的班主任工作。在管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七色花”班的教育工作中,我主动探索“学生分组自治,家长分工协作”的教育管理模式。这种“二分”模式的实践,植根于首都师大附小的“童心教育”理念,立足于郭思乐先生的“生本教育”理论,落实于欧美流行的“合作学习”方略。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班级管理“二分”模式的理论探索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这是我国明代思想家李贽《童心说》中的名句,我所任教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提出了“童心教育”的理念,近些年来,首都师大附属小学所提倡的“童心教育”已经闻名于国内基础教育界。那么,怎样才能使“童心教育”的理念得以有效实施呢?童心,乃童子之心,关注童心的教育就应该以“童子”为本,也就是以小学生为主体,因此,“童心教育”的理念与“生本教育”的理论是精神相通的。郭思乐先生提出的“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在于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他认为,“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作品”,我们教师应该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的理解是,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与自主发展中,他们不单是知识学习的主人和主力,也应该是自我管理的主人和主力。因此,在班级管理上,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年来,在所担任的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坚持进行“生本教育”的教学实践,同时也借鉴了欧美国家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略,力争把“生本教育”的'理论与“合作学习”的方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合作学习”其实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重新兴起且广泛流行开来的教学方略。美国合作学习的倡导者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合作学习的核心是以小组为基本合作单元,在分组时,每小组通常可以由3至5人组成。在课堂上,小组之内的同学是合作关系,小组之间则构成竞争关系。本人的教学实践表明,将“生本教育”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鉴于学科教学方面的收获,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上同样可以将“生本教育”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本,在班级内部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元开展自我管理,让学生“分组自治”是切实可行的。在这种“合作”思路的启发下,我想到班级管理工作,在班主任的主导下,除了让学生“分组自治”,还可以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的力量来积极参与,因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家校合作”也应该是“合作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为此,我积极倡导在班级家委会的基础上组建家长部委,让家长们依据自身所长加入相应部委,大家“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理其事,共同为班级管理与发展做贡献,共同呵护孩子们的成长。至此,由“学生分组自治”与“家长分工协作”共同构成的班级管理“二分”模式正式形成,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为实现首都师大附小提出的“童心教育”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为了增加这种管理模式的可操作性,作为实施主导者的班主任,如何合理地分组、分工,如何科学地选用组长、部长,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与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些都是摆在我面前的具体问题。

二、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分组自治,合作竞争

  在接过新一轮的教学班之初,我给新班级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七色花”,这个名称源于大家熟知的那个美好而神奇的故事。我期待同学们能像故事的小主人公珍妮那样学会帮助他人,拥有一颗善良的童心;也期待这个班级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神奇”,这种“神奇”的表现之一就是同学们从小开始学会自我管理。为了让“七色花”班的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我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开始实行“分组自治”的管理模式。从一年级开学起就按照每个小组4人的标准,把班级40多名同学分成了11个合作学习生本教育小组,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同时要相互激励,相互督促,进行自我管理。借此搭建起小组内合作互助、小组间监督竞争的平台,把品德养成、知识学习、遵规守纪、体育锻炼等都纳入这一平台。就这样,班级管理“二分”模式的第一个“分”(分组自治)初具模样。人们常说,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他们不仅能学习文化知识,也能学习管理自我、管理他人。从二年级起,我鼓励同学们积极自愿参加组长竞选,在全体同学投票产生小组长后,小组成员再自愿组合。在合作小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框架内,同学们很快就熟悉了自我管理的模式。在每个合作小组内,我设置一名小组长,4名成员,每人还担任一个学科课程的学科长。在小组之内,组长管理全组各项事务,代表小组向班主任老师负责;学科长负责管理各自学科的事项,向科任老师负责。在小组之间,我采用循环监督的管理模式,把小组成员按顺序编码,让小组同学对应监督前一小组相同编码的同学,学习其长处,指出其不足。这样每个合作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每个人都是管理者,每个人又都是被管理者,不但监督管理同组同学,还要监督管理相邻小组的同学。为了使分组自治、合作竞争的机制更具操作性,我还拟定了“三思六行,健康进步”的八字班训,并把这一班训内容分解成多个具体事项印制成“七色花”每周评价单,要求同学们每日记录填写、评价打分。最新的评价单的每日事项有:①今天做得最成功的地方;②今天需要反思的事情;③上课发言次数、是否精彩;④作业书写情况;⑤计算/口算及英汉字词基本功;⑥所看书目及进度;⑦小组同学评价。五天的上课结束后,每周末还要对以上①至⑤的事项进行总结,另外需要填写的一周事项还有:①新的一周的目标;②分享一周所看书目中最有意义的话;③家务劳动情况;④体育锻炼情况;⑤家长对新一周的期望(家长填写)。同学们每天需要反思填写7项内容,每周末需要反思填写9项内容。“吾日三省吾身。”这种优秀的自省品质必须从小养成。这每日、每周所填写的44项内容,既能促使同学们自我反省,也能约束其有效地加强自我管理。每天清晨,我都会批阅同学们的评价单,借此来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做正确的事;发现问题,督促学生改正做错的事。同时,我还把评价单的内容作为每周合作小组评优的重要依据。郭思乐先生说:“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他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这种观点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工作,我想化用一下说:班主任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管”,而是组织学生“管”、服务学生“管”。实践证明,“七色花”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都能按照校纪校规及老师要求去学习、做事,受到了学校及老师的称赞。

上一篇:油田节能降耗探索与实践论文下一篇:学籍异动学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