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业教育的研究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一、问题提出

  移动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引起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围绕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更是方兴未艾,其中大部分创业者来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创新发动机。正因为创业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的提高,美国一些教育机构和学者很早便开始创业教育、创业研究(木志荣,2006)。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通过有关创业理论的传授培养创业精神,并开展创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分享创业经验与创业理念,提高创业能力。创业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其伴随着财富的增长。这一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包括,创业者、商业机会、组织和资源。

  从本质上讲,发现与识别商业机会是创业者首要条件,获得机会后的创业者进行资源组合,开展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实现价值的创造。移动互联网行业相关的创业形式,如众筹影响着大学创业教育。风险投资者、天使投资者涌入创业市场,资源与社会资本决定着创业的成功。通过创业教育,促进社会资本的有效传递,增强创业者的竞争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特点,讨论了创业教育推动社会资本传递的机制,研究结论对我国互联网创业、大学创业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移动互联网与创业教育

1.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基于网络创业发生了根本转变,加之市场竞争的激烈、环境的负责多变,创业呈现了诸多变化与趋势。互联网格局的巨大改变来源与移动终端的大量出现,例如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带来了上网的便捷,改变着生活与学习的方式。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的互联网产业竞争格局,也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创业机会。O2O(OnlinetoOffline)成为移动背景下网络创业的重要平台。这些新兴事物的出现,一方面增加了网络创业机会,另一方面增强了市场竞争强度。互联网产业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带来的创业机会与体验也是全新的。而这种移动终端也试图抢占这一市场资源,一定程度上使得创业机会演变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竞争的主要领域与市场(黄薇,2014)。这种情景下,O2O平台也成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新兴领域。此平台将线下线上的商品或服务关联起来,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市场活力

  例如,手机游戏市场中“愤怒的小鸟”为代表的一系列经典游戏便是成功的范例。类似的创业项目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是有一定原因的,它们大多经过周密科学的市场调研,分析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偏好,并依靠强大的团队进行市场运作,最终取得成功。移动终端的容量、屏幕大小,甚至触屏特点都成为市场定位与市场运作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因素。然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盈利与价值创造尚未出现完整清晰的模式。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也面临着挑战与风险,例如支付技术相对落后于移动经济的发展。而支付恰恰是移动创业项目中关键的环节,如果支付技术不完善将导致交易的安全性、客户信息的泄露等风险。这些问题都需要创业者,尤其是青年创业者从理论与实践中加以解决。此时,创业教育便应该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2.创业教学演化路径。创业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后,无论是在教育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研究学者和作品。在理清创业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创业教育进行细致的分析,试图比较这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有何关系。我们根据引文编年图,寻找理论发展路径,并找出一条主路径将理论演化路径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首先,早在1987年,Mcmullan和Long认为创业教育与孵化器、创新中心、科技园、风险投资一起组成了创业系统。他们在总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创业教育时,认为新创企业的成功是创业知识、“know-how”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这个过程机制的核心便是创业教育(1987)。之后,Hills(1988)对美国15所大学从事创业教育的研究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创业教育的因素包括,教育对象,管理和教育项目问题、课程特点。

  其次,以Katz在2003年文章为代表,国外创业教育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对创业教育质量和效果进行探讨,例如衡量指标等。也有学者逐渐脱离创业教学显性因素,认识到隐形知识、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这一阶段的创业教育研究越来越具体化和情景化,例如关于性别、自我效能与创业职业倾向等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并出现了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Katz(2003)对美国创业教育自MylesMace于1947年2月首次在哈佛商学院讲授创业课程后,发展特征进行了系统回顾。他发现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已趋成熟,并且似乎超出了商学院和美国本土领域。Honig(2004)对美国前100所大学中的78所中的创业教育课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有创业经验的创业教育模型。普遍实证结果发现,创业教育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个人创业意向。创业者行为多来自隐形知识(Polanyi,1967),通常是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将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结合到创业实践教育中是有必要的。有学者开始探索创业教育的不足和边界。Bechard&Gregoire(2005)在介绍了创业教育四个关注点,包括创业教育的社会经济作用、系统化、内容化与个性化的教育创新。之后,他们认为三个方面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阐述:社会认知、心理认知、精神或伦理理论。为克服上述缺陷,创业教育者需要成为管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双面手。Wilson等(2007)研究了性别、自我效能与创业职业倾向的关系。

  我们认为未来的创业教育将不断与具体化、情景化的因素相结合。首先,创业教育将越来越重视隐性知识的开发与传递。这将推动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课题体系和教育方式也将考虑外部动态环境与创业实践之间的作用机理。其次,创业教育研究也会继续发挥对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可以预测,在引进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理论和基本构念后,创业教育研究将逐渐根据具体情境,系统探讨诸如社会资本、创造力、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和过程。

上一篇:“互联网+”下优化纳税公共服务的研究论文下一篇:传播学视角下移动互联网使用与满足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