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素养,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并能适应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和组织竞赛的指导工作的社会体育工作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社会体育毕业论文吧!
社会体育毕业论文: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专业人才,首先要转变旧的体育教育观念,根据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设计新型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模式。在此基础上,建构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及其知识结构,同时探索开放式的办学途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
[关键词]社会体育 人才模式 人才培养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体育观念也随之更新,全民健身时尚正在形成。大众向往健康生活,社会需要体育越来越显示出一种明晰的发展趋向;一个内容多元化的社会体育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社会体育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们关注的问题。
二、行为特征与基本模式
1。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行为特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社会体育市场已初步形成。群众不断扩大体育娱乐消费进行体质与健康投资已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一些单位和个人开始涉足体育市场,开始兴办商业性体育场所;一些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如: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门球、台球等更加普及;一些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如:高尔夫球、网球、保龄球等也开始进入大众消费领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健身、健美、娱乐的目的,已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与计划经济时期比较社会体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1)在追求的目标上,从单一的健身为价值取向健身、娱乐、休闲、康复乃至体育的经营开发、咨询指导等多元目标转化;(2)在组织管理上,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向政府行为、地方团体行为,民间团体行为乃至个人行为协同的全社会行为转化。(3)在开展方式上,从单一的福利型向福利型、经营型和消费型相结合方向转化;(4)在活动空间上,从传统的单位举办活动向单位、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活动空间转化。(5)在参与形式上,从少数人被动参与向全社会自觉主动方面转化。
由此可见,社会体育形成与发展根本的社会动因是社会进步与发展,是体育自身发展趋势所决定的。社会体育表现出来的社会性、娱乐性、消费性、健身性和经营性等方面的特点,为我们培养社会体育人才提供广阔而全面的社会视角。
2。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模式
从以上基点出发。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社会体育人才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高素质——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较全面的综合素质;新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高技能——具有较全面的社会体育专业技能,适应性强 。
三、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体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传播者,其作用的发挥对大众体育的时一步深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社会指导员现状调查》一文中显示,我国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仅6万人,而根据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我国城市应有社会指导员18。7万人,农村应有4。5万人,总数应为23。2万人。即使现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41—50岁的占31。43%,50岁以上的占26。1%,30岁以下仅占15。27%,暴露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在群众体育活动点的指导员,获等级称号的比例很小,仅占15。8%,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大部分没有经过培训,没有获得社会指导员证书。
四、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
1。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关键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一个学术性问题,同时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教育行政人员、相关学科专家、教育心理专家及广大教师的通力合作。在了解国家对社会体育专业基本人才规格要求、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目前基本素质状况及未来社会对其可能的要求、科学技术发展为培养春所提供的学科基础的前提下,对社会体育专业人地的成长规律进行研究,对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根据各地生源情况及专业的国学条件,进行筛选、加工组合,从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2。所以要逐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制度
社会指导员是群众体育运动的具体指导者和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群众体育的具体开展。因此,我们学校应大量培养专业人才,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发挥我校优势,使其成为培养高等社会体育人才的培训基地。
3。扩大资金投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体育场和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提高自己已有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各种场地设施应向社会开放,可实行合理收费,以减轻国家的支出。各级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则时,要首先考虑周围群众对体育设施的需要。完善群众体育的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锻炼场所。如:搞好社区体育,营造社区健身乐园,发展企业体育,鼓励上班进行身体锻炼;提倡家庭体育健身。
4。课程实施的院校联合,是深化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趋势
如前所述,构建全新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工作还处在开创与探索阶段,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需不断改进与完善,而这些具体而复杂的工作如果靠各院系自身的力量解决,则又会造成专业的低质量重复建设和办学资源的浪费。为此,要让社会体育专业真正担负起培养新世纪所需人才的重任,课程研究应进行院系联合。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5。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在教学中,要真正把教学目标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来,首先,要进行的是对教师教学评价手段的改革。而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既要体现国家有关教育法规的精神实质,又要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力求反映出自己的特色。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指导性原则:评估体系既要对教学工作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又要通过它实现对教学过程、方法手段、教学环境和教师行为予以监督和引导;科学性原则:按教学基本规律确定评估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评估结果客观精确,消除主观因素;可行性原则:评估体系结构层次和指标内容中,尽量将指标量化。
五、结论
社会体育作为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同等体育教育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更新观念,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从社会发展与需求的视野中重视体育教育与体育人才模式,是培养新型社会体育人才的首要前提。社会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取决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课程的内容结构,建构多门类的教育课程并进一步探讨专业课程的体系是培养新型社会体育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付刚。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
[2]于文谦,任兵。中国社会体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5):12—14。
[3]李新建。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方向[J]。体育函授通讯,2001。
[4]苑学芹等。我国大众体育开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
【社会体育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4.本科体育毕业论文
5.专科体育毕业论文
7.大学体育毕业论文
8.体育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