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水作为环境保护研究的核心内容,其污染问题呈现出日益严重化、复杂化和多变化等趋势。文章对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进行简单阐述后,对提高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环境;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质分析

  水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水环境中污染物进行监测,找出水污染因素并评价分析出污染物产生原因及污染途径,同时制定污染对策和采取合理污染治理措施,可以为区域防治水污染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1]。水环境监测对于防治水污染、制定水环境标准、加强水环境及水资源规范管理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目前水环境监测技术快速发展及在线自动监测等相比,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由于存在制度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健全、资金落实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滞后问题,距离“科学、准确、实时、动态”信息自动化监管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水质监测数据和信息具有较高的准确可靠性和全面实时性,为环境管理部门和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区域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数据依据,具有较大的工程实践应用和水环境高效优质监测管理研究意义。

  1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从目前水环境监管现状来看,尚还缺乏科学合理、统一健全、动态修正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监管体系,大多采取多层次、多部门、分区域管理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区域水质监测和优化配置带来了局限,影响到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率和效益水平。

  1.1区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方面现状分析

  为加强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资料具有较高的准确可靠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1年颁布实施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和2006年颁布实施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并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制定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上述规范标准和指导性文件的颁布实施,对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规范环境管理行为均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现行水环境监测机构,基本都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和管理权限设置,实际管理中出现水环境监测站分布过多、管理权属混乱、监测设备资源重复配置浪费严重、信息孤立交互功能严重不足等问题,加上管理体制近10年未进行有效修正,存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滞后性”,监测方法、监测手段等得不到有效完善,监测资源也不能得到有效合理配置。地方政府负责制条件下的水环境监测,其监测质量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部分行政干预,出现水环境监测数据、水环境信息公开等存在“数出多门”“相互矛盾”等问题,造成区域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无法统一、有序、优质的开展。

  1.2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方面现状分析

  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等相关研究机构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水环境监测站的制度化建设,为开展全程序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夯实了基础。同时,借助开放性交流服务平台,为区域水资源污染和优化调至提供了联防联控的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但由于多方原因,目前区域水环境监测其质量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修正完善,具体表现为:(1)管理认证缺乏全面监测指标和有效质量控制。目前,区域水环境监测工作大多注重事后控制,缺乏事前分析和风险预控理念,水质监测指标不全面、水质监控实时动态性较差,整体质量控制体系、方法和手段较缺乏。(2)水环境监测认证标准缺乏针对性和完善性。目前,环境监测部门对区域水资源监测的'认证标准与制度,均是通过国家环保部门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两个标准进行鉴定。而实践工作中,水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到行业多、规模不同等问题,各地、各行业领域其所需要监测的指标和工作内容又存在较大差异,统一的认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与工程实际和指标要求存在不匹配问题,制约了水环境监测业务的高效、优质和有针对性的开展[2]。(3)缺乏完善的水环境质量监管网络交流和信息服务平台。目前,不同部门在水资源的质量监管全程中存在重视的类别、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存在资源设备重复配置、信息孤立等问题,缺乏资源交互共享和信息实时公布的“科学、准确、实时、动态”的在线网络交流和服务平台。

  2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2.1深化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区域水环境监测部门,应构建完善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要通过培训、宣传和实际工作等多渠道全面提升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监测质量管理意识,同时要强化全员参与意识,树立完善的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等水环境质量监管和服务理念。要进一步健全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机构,要配备专门的质量监管人员。要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制定适合不同行业和工程领域的全面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标准,建立完善的信息交互平台。统一发布水环境和水资源信息的渠道与方式,避免出现信息相互矛盾、相互混淆等问题,提高水资源信息公开、质量监管工作透明度。

  2.2合理放权加强区域水环境监测认定资质管理

  为了提高区域水资源质量监测管理服务水平,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实施认证资质管理机制,通过资质认证一方面保证水环境监测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合理授权和资质认证,区域水环境监测部门顺利开展相应的水环境监测服务工作,出具全面准确的水质监测数据资料及相关证明,并承担相应责任,提高与其他行业和工程间的水资源协同监管和合理配置水平。

  2.3提高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能力

  (1)提高样品采集水平。水质样品采集要注意采集点的合理布局,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多样性,同时样品采集数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不宜过多或过少。要注意把握好水质样品采集的深度,避免监测分数据受到表面污秽物或杂物等的影响,确保水质样品分析数据真实反映采集区水环境的实际质量。要按照地点、种类等合理进行分区编号,避免检测数据相互混淆,影响分析结果。

  (2)保证实验室监测水平。在实验工具、实验试剂和试液、实验环境、实验技术等方面均应满足水质监测站实验室要求,严格遵循“量用为出、只进不出”的原则进行样品分析,并严格规范实验分析操作步骤,将样本监测分析的全流程具体化和过程动态复核,减少每一环节可能带来的误差,确保水环境监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匹配性。

  (3)强化水环境监测分析工作。根据不同污染有针对性的制定水质监测指标和评估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采取全面、先进的监测方法、监测技术和监测手段。合理运用多参数采集、自动化监测分析等先进设备。要加强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全面识别和分析能力,有效提高区域水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完善性、准确可靠性和实时全面性,更好地满足区域水环境的质量控制需要,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决策,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料和分析结果。

  3结束语

  水环境质量监测是环境保护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收集污染资料,提高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效率效益水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监测部门,应加强对水污染监测的体系制度建设和动态质量监管,综合提升水环境监测样本采集、数据分析能力,确保数据全面准确,实现对水环境现状的动态掌握,有效预防和防治水环境污染,确保区域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贵,陈小霞,马玉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7(91):30-31.

  [2]穆肃,胡冠九,李娟,等.水环境有机分析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1,27(S1):50-53.

【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1.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及对策论文

2.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间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

3.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4.水利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5.生态文明现状及对策论文

6.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遇到的壁垒论文

7.新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8.环境现场监测中质量管理的难点和重点论文

上一篇: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研究论文下一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