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本体育文化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一、“校本体育文化”的界定

  2013年,笔者承担了“校本体育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提出了“校本体育”的概念,“校本体育是学校体育的落脚点,它是立足于本校,通过学校自身体育制度的约束,把学校体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要素细化和优化,在突显学校特色、层次特色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由本校教师集体研究而构建的具体化、可操作化的学校体育实施系统。”校本体育是基于目前体育改革的“不务实性”和缺乏实效性背景下提出的。校本体育文化是在校本体育基础上构建的校园文化,从内涵来看主要涉及物质、精神和制度3个方面。从育人的实施路径衡量,校本体育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即通过校本体育的约束,形成成员共有的体育价值观和信念。从教育生态学衡量,它是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中心,通过学校体育综合环境的创设,形成一个体育育人的生态圈,使得生活在这一环境里的人,参加体育运动的行为由被动变为自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的校本体育文化就达到了这个样态。

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育人理念不能一以贯之

  从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育人理念来看,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没有,二是不能一以贯之。有的学校在短短的十几年当中,光体育口号就变了好几次。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客观的原因。譬如,几所学校合并在了一起,原来的学校各有各的校训,只好再定一个新的。但如果换一任校长,改一次校训,体育理念就没有了核心和特色。过去是全国通用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现在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清华大学从建校之初就有自己的体育育人理念。从“完全人格”、“全面发展”到“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从“业余赶专业”到“体脑平衡,追求卓越”,虽然时间跨越了百年,校领导换了几代,但培养人的宗旨保存了下来,体育在育人中的地位始终没有变。因此,一以贯之的体育理念,是学校体育文化的先导,不可或缺。

  (二)体育理念没有与学校精神文化融为一体

  学校的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从某种程度上扮演着领导和管理的角色,它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学校中的每一个人。学校体育理念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二者应该融为一体。譬如,“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是清华的体育精神之一,它是1957年蒋南翔校长提出的。这个体育理念源于清华的整体文化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也是核心理念,它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体育精神与校训一脉相传,作为清华人,要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有一个强健的体魄。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理念与学校的精神文化存在着脱节、“两张皮”的现象,两种文化没能形成合力,影响了育人效果。

  (三)体育文化没有形成制度

  体育制度是指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项体育规章制度,它是高校校本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体育制度文化是由外在形式(制度)和内部体验(态度、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文化,包括各种成文的条理化的和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规约,还包括人们形成的对待体育的方式与态度。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历史原因,我国高校体育缺乏相应的制度,导致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体育竞赛等不重视,把体育看做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包括体育经费的投入带有随意性。缺乏制度的约束,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也就大打折扣。

三、高校校本体育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一)创设健康向上的体育生态圈,优化育人环境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学校育人的核心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那就要有和谐向上的校园生态圈,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体育环境。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要做到和谐育人,又谈何容易。“只具有知识精神,不具备人文精神的人,称之为是‘半个人’”,这是梁启超先生早年所担忧的。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大学生相当一部分还属于“半个人”。我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教育的过程首先是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的获取”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改变这一格局的突破口还是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育人中的作用是其它途径无法代替的,特别是在精神层面的塑造上。因此,通过体育生态圈的建设,使得生活在学校中的师生参与体育的行为由被动转为主动,最后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一构想也是贯彻落实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精神的具体体现,即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学校体育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水平。

  (二)以校本体育为抓手,使高校体育工作有序化和科学化

  要想成事,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是朝哪个方向去;另一个是要有“抓手”,也就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目标。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要想落到实处,也要有一个“抓手”,那就是校本体育。校本体育涵盖了学校体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6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有具体的负责部门或负责人。譬如群众体育竞赛由学生会中的体育部负责,有竞赛计划和详细的实施方案,竞赛项目做到全覆盖,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体育需求,能够做到体育的.全员育人。从人际协调效应看,校本体育涉及到“主导与主体”、“核心与成员”、“集体与个体”3个层次的关系,有利于体育工作的协调。校本体育为什么是抓手?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首先,它是由本校教师集体构建的,在构建过程中,传承了本校体育的一些好的传统,摒弃了糟粕性的东西,带有本土性,符合学校的实际。其次是结构完整,它包括从目标到评价一系列环节,既能评定学生又能考察教师和组织部门的工作效果。再次,这一体系构建的主动权在学校,校长可以操作,体育教研室(体育部)、学生部、团委等可以把握实施,中间不经过繁琐的环节。

上一篇:高校体育文化构建与创新论文下一篇: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德育功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