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摘 要: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建设应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推动教育工作稳步前进。针对农村中学的特点,农村中学的和谐教育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发展的思路,锤炼先进校园文化,并通过强化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关键词:和谐校园;校园文化;以人为本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而言,学校就是我们共同的第二家庭,构建和谐校园理应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追求。

  许多人士指出:所谓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学生间、师生关系和谐,它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笔者从担任农村中学校长后的工作经历和管理实践中深切认识到,农村中学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硬件设施差,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过分强调环境建设等要素,而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条件构建和谐校园,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发展的思路,努力凝练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有文化、有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堡垒,充分发挥整体效应,真正担负起为国育才的重任。

  一、 坚持以人为本,锤炼先进校园文化

  当前,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已经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

  从总体上说,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全校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还能对广大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师生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符合教育的本质,能体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崇高价值,满足社会对教育的诉求。

  学校锤炼先进的校园文化,首先体现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所有制度的出发点应当以人为本,这就注定了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理念,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广阔舞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佳教育教学服务。

  教师是承担教书育人任务的主力军,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服务的主体而不是管理对象。为此,学校在制定各项制度时要全面、发展、辨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良性竞争、激励、监督保证等机制,尤其在教师晋升职称、外出学习等方面提供相对公平的环境,并向一线教师、年轻教师适当倾斜,使所有愿意上进的教师都能在现有岗位上得到学习、培训和进步的机会。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因此必须放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予以高度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该组织成立50周年而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多种制度性的规范,引导和教育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知、情、意、行等诸方面协调发展;一方面积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另一方面根据学生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特长得到充分展现,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我们毫不讳言,绝大多数农村中学因为地理、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学校文化底蕴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没有以往制度的束缚,我们在指定各项制度时更能放开手脚,按照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设计学校的规章制度,使之最大限度彰显现代教育理念,符合先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二、 强化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学校的和谐相处,在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熏陶学生道德情操、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单从形式上看,校园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促进和谐校园的有效手段,因为各种文化活动能够把学生从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拉进一个群体,为形成和谐氛围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群体活动既充满了竞争,又往往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和谐的合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协作精神,为促进校园和谐创造有利条件。

  与形式相比,内容更是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促进师生友好相处的实质所在。从内容上讲,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内容可以让师生受到教育和启发,增强和谐意识并外化为具体的行动,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尤其当前升学压力不断增大,师生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学校固定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认清自己的使命,理解教师,努力学习,成人成才,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各种艺术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农村中学艺术活动开展普遍不如城市中学,以笔者在农村中学从教的经历看,农村中学缺乏重视艺术类科目教学的自觉,是形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农村中学在行动程度上忽视艺术类科目教学,又存在以下几种原因:其一是观念陈旧,大部分学生对于艺术特色教育的认识一片空白,而学生家长认为艺术学科只是玩的学科,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其二是指导单一,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普遍“以绘画性为目的”,或是仿照人家作品做些表面的东西,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将成年人的规范模式强制灌输给学生;音乐课堂则只教会几首歌。教学上的指导单一乏味,促使艺术教育教学边缘化,师生对此普遍失去兴趣。其三是师资薄弱,一方面是农村中学教师编制有限,很嫩满额配备艺术类教师,导致师资相当缺乏,二是上艺术教育课的老师素质普遍偏低,无法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其实,这些现实问题虽然很棘手,但并未不能解决,只要我们多想办法,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困难的。

  根据笔者的初步设想,农村中学应当注重全方位开掘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第一,把升旗仪式、校会、晨会、班会、专题教育等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常规活动。第二,把各种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如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社会实践活动、革命传统教育等,如笔者所在的张家界第三中学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这里是、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区所在地,建有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烈士塔等,可以组织师生前往这些基地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分批组织学生为学校所在地的农村低保户提供生活上的服务等。第三,把艺术节、体育节等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农村中学缺乏艺术、体育活动器材的现实状况,可以因陋就简开展活动,我们张家界三中位于土家族聚居区,可以组织师生学习当地的各种特色民族艺术、体育活动。笔者相信,只要学校能为师生提供校园文化活动的平台,他们一定会积极参与,广大中学生更能从中受益,这些活动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活动中能够突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强化实践体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出在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目标。

【农村中学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1.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审视与反思论文

2.分析啦啦操运动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3.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分析论文

4.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方法论文

5.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论文

6.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论文

7.荡起和谐教学的双浆论文

8.关于论大学和谐教学的论文

上一篇:水电站电气设计研究的论文下一篇: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