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论文

2020-06-22实用文

  0引言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高校的实践教学则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大学生早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若仍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将很难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的人才。可以说,实践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及未来的就业,因而实践教学水平也成为了高等学校竞争力的一个指标。因此,加强学校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部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着力构建长效机制,要着力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加强考核管理;加强研究交流。大学生所受到的专业实践教育不仅要依靠校内的实践教学,而且必须与社会紧密对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学生深入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单位去,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他们专业能力的需求,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去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保证。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社会实践基地是一个由高校与实践单位基于一定的合同协议,旨在促进高校、学生与实践单位共同发展,融教学、科研、生产、育人于一体的综合功能体,是在充分研究和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模式建立的,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专业实践,从而提高其专业能力的、长期稳定的场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办出教育特色的重要措施。社会实践基地是顺利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没有稳定、合适的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将难以收到实效。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的环境科学专业而言,其实践教学又有专业特殊性,有必要对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环境科学是一门非常综合而复杂的学科,是典型的跨学科领域专业,除了本专业的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等明显的专业领域之外,还涉及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高新技术、污染治理、环境修复、景观建设等许多方面,其特点是理论和工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结合,因此环境专业的人才需要具有很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系统整体优化的观念。环境类人才的就业也具有多元化特点,如果该专业的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所涉及的实践领域不足、实践能力低下,将导致他们陷入竞争优势不足的窘境。事实上,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对口单位类型很多,应该包括管理类单位如各级环保局;专业类单位如各级监测中心站、环评单位、清洁生产咨询部门等;科研类单位如各级环科院等;工程类单位如污水处理场、固废填埋场等;还应包括各类工厂的环境监测部门,各类与环保相关的公司,如环保仪器生产、销售、污染检测与治理、环保工程等单位,甚至还可包括各种自然保护区、景观设计与管理部门等等,从政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到各种环境保护、环境修复、环境咨询公司等应有尽有。高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应尽量建立门类齐全的实践基地,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兴趣方向的学生的专业实践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基地是环境科学专业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开展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践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内容与方式,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领域的理解,在实践中掌握环境专业相关技能,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其实践和创新能力。完善的实践基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社会,适应竞争。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践让学生直接参加环境管理、监测、生产等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另外,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也加大了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参与高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给学生提供真实而专业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他们直接体验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特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其见识,有助于学生就业后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深造提供更多机会。实践基地的良好运行也能够保证向实践基地单位输送符合其要求的合格专业人才。因此,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学校与社会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改善了新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条件,有效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环境科学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实践基地的建设对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举足轻重,但目前实践基地建设发展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存在着与教学结合不紧密、科技含量不高、持续时间较短、只重视表面效应、忽略实际效果、计划性不强、资金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具体涉及到环境科学专业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实践基地建设及其相关工作未能受到足够重视

  虽然实践教学有其现实的、深远的意义,但在目前的高校工作中并未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高校普遍存在重视科研而相对来讲忽视教学、尤其是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当前社会对于高校的排名非常注重科研指标,而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反映不足。这样的客观实际导致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未从根本上受到重视,虽然各学校有时候大张旗鼓地倡导实践,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在多数情况下处在似有若无的状态,其发展没有得到有力地推动。

  2.2专业实践基地的数量和类型不足

  高校实践教学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高校教师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与社会相关单位间联系和沟通缺乏渠道,导致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种类和数量难以满足专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是包括了环保局和监测站这样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这些单位在学生未来的就业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很小。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可能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如专业评估)临时拼凑一些实践基地单位,事实上这些基地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并未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效能。

  2.3高校与实践基地单位之间联系的持续性差

  高校与校外实践基地单位之间持续的、良好的关系取决于彼此之间能真正地在人才培养、工作实践等方面实现互惠,彼此互助,解决生产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不应该单向性地要求实践基地单位为其提供培养学生的便利,而不考虑为其提供应有的支持。这些支持包括后备人才支撑、人员培训、解决某些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等。只有真正地互惠才能使实践基地单位愿意为高校提供学生实践平台,使协议具备真正的效能,唯有如此双方的合作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但目前有些实践基地的建设存在走过场的问题,实践基地协议签订之后,高校与实践基地单位之间缺乏后续的沟通,高校不能从实践基地单位的角度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实践基地单位往往将接受学生实践看做是负担和累赘,导致实践基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后劲不足。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广告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论文下一篇:艺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实习模式探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