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的性论文

2020-06-23实用文

  一、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现状

  1.管理的责权利不明确

  现代管理学认为,责权利相统一是重要的管理原则,也是民办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的基本保障和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模式,从理论上说减少了机构设置和管理层次。但由于受到传统高校管理模式影响,在学院实施各项管理的过程中,责权利边界不明晰,职能部门之间存在多头发号施令和交叉管理的现象,造成管理效率低下;职能部门对系级教学单位工作干预过多,较严重地削弱系级教学单位管理的积极性。笔者在所工作的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调查中发现有80%的系(部)级教学单位负责人认为,二级管理难以有效地实施,主要问题是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存在学院行政能部门和系级教学单位的职责、权力和利益没有得到明确的划分,在管理职能上存在过多的交叉和重叠,学校过程管理仍然过多地集中在学院各职能部门,管理重心并未真正下移,以致造成学校与院(系)级教学单位的责、权、利严重分离。

  2.管理的运行机制不健全

  院校的运行机制是指院校系统内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以及与院校系统运行密切相关的其它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工作方式。目前民办院校制度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这种运行机制中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影响着院校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及其功能的发挥。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民办高职院校管理的内在需求,是民办高职院校内在逻辑与外在适应的统一要求,是与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生成过程相并行的保证过程。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完整有效的运行机制。比如,缺少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激励机制,缺少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缺乏有效的财务、人事等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缺少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与问责机制,缺少因事设岗、因岗配人的定岗与定编机制。另外,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各项工作中虽然实行二级管理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产生机构重叠、队伍臃肿、职能交叉、效率低下等弊端。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需要高效实行二级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等方面深入探索、改革,改革的关键在于确立和构建一套正确、科学和有效的二级管理目标体系,从而建构起高效的新二级管理运行机制。

二、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效实行二级管理的探索与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

  1.明确职责,优化管理

  二级管理目标体系的建立核心是管理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其实质性内容就是管理要为教师、教学服务。管理制度主要任务是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二级管理目标体系的着眼点是系(部)负责人的岗位责任制,在学院统一管理下,按照“因事设岗,实现最有效配合”的设置原则,制定并执行了《系部岗位与岗位职责设置暂行方案》;在方案中设置了包含系主任、教学副主任、行政副主任等在内的15类岗位,明确其岗位职责,做到既明确岗位分工又相互配合。“在其位、谋其政”,只有明确各自岗位的职责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一个集体有创新力和创造力,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系(部),建立了系务会机制。系务会由系主任主持,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实训分中心主任、综合办公室主任和学工组长等参加。系务会机制的建立,实现了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分工落实,避免了“一言堂”。

  2.绩效导向,提高效能

  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目标管理考核管理模式是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系(部)根据“绩效导向,分类考核”的原则,制定了教职员工的绩效考核办法。这些考核办法组成了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动态管理质量考评体系,客观地考核评价每个教职工的工作业绩,营造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人争先的氛围,使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根据学院关于“年度考核目标”的规定,制定了《系部教职员工学期教学建设与绩效考核办法(试行)》。这个考核办法以建设工作成效为依据,设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科研、校企合作、学生管理”等7个指标,罗列81条指标内容,每条指标内容设定相应的分值;学院层面以专业教研室或相关项目团队为考核对象,每完成一条指标内容给予相关项目团队奖励相应的分值,项目团队成员获得的分值由项目负责人进行考评分配。一学期结束前,各项目负责人、专业教研室作学期工作总结时提交相关项目的'材料和分值分配方案,再由系部汇总统分、计算每1分的金额、每个教职员工的得分和总金额,公示无异后报学校审批。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3.注重内涵,提升质量

  职业教育发展已步入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阶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最终目标。试点系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11年9、12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狠抓专业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师资团队建设、教研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内涵建设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的提高。高职院校是以实用型、技能型为主要方向,培养方案以形成学生独特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构建了“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的课程体系和“实训———实战———实习”三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筑“宽基础”,学生要修基础课程和素质课程;学“活模块”,第三学期开始根据某一特定岗位群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设置方向课程组,由学生根据兴趣灵活选择相关课程组;“重实践”,执行“实训———实战———实习”三级递进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把“做中学”“学中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接受“创新、创业、就业”的挑战。其间系(部)从课堂内外的教学评估活动来进行质量控制,采用多种方法考查学生。试点专业取得良好成效,例如市场营销专业通过了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立项,同时获得了第一批省级高职教育重点培育专业建设项目。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系(部)以重点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合格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经济与贸易系一学年开出的83门课程全部通过合格课程评审,内部立项建设的重点课程19门,在以此基础上推荐申请学校立项重点建设的4门课程全部获得批准;2012年之前校级立项重点建设的3门课程全部通过结题验收,建成《大学生创业实务》《市场营销》两门网络课程。

  4.开展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在国家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如何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高职院校一个需花大力气研究和解决的课题。试点系在学院的指导下,大力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实施体系建设。通过与企业协同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这一重要途径,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1)培养骨干教师的创业指导能力。学生创业需要专、兼教师的指导,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顶岗实践培训班,鼓励专职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践等。这样大大增强了教师的实践教学、创业指导的底气。

  (2)自编了《大学生创业实务》的教材,并纳入“宽基础”的素质课程模块。通过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分析创业环境,了解国家、地方对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法令及提供的创业平台;通过社会实践、举办模拟经营节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提升学生风险防范、人际关系处理、心理承受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业勇气,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营造创业环境,创建“创业营”统筹下的工作室模式。与校企合作单位协同创建“项目工作室”“创业营”,它不仅是学生的实训平台,更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孵化平台,也是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智力库。

  (4)大力开展知识、技能大赛,举办模拟经营节,给学生提供各种锻炼机会。一学年间试点系开展了“营销师技能大赛”“外贸知识竞赛”“电子商务策划大赛”等各项专业技能大赛;校企协同,今年五月举办了学生参与的模拟经营节,其中摊位达100多个、摊主达791人、客流量达5000多人次,是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充分展示了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人才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青春风采。在大赛中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完成模拟企业的人员组合、市场调查、摊位的招投标、资金筹集、采购进货、广告宣传、商品经营、企业管理、财务核算、总结完善等全过程的生产性实践。7月初又举办了“营销营”2012年万穗社会实践夏令营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营销能力、调研能力等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为进一步与企业合作搭建桥梁。

  (5)实施“2+1”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协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增加企业经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试点系的专业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施“2+1”教学模式开始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学生只能分散在相关企业的不同工作地点,很难进行管理。例如,09级连锁专业54位同学分布在广州、佛山、中山、深圳、珠海等地的39个商店进行实习。目前有196位同学在实施“2+1”,他们分布在30余家企业150多个工作点。采用“双导师”制,解决学生角色转换问题,要求校内指导教师随机跟进,解决学生“跳槽”的问题,通过校企共管,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试点系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几个企业开展“2+1”顶岗实习合作,共有164名学生实施“2+1”,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如,进入广州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实习的48名学生中,企业计划把12位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后列为储备管理人员;在另一家顶岗实习的21名学生,平均绩效月薪为4113元,其中朱XX同学平均绩效月薪超过6000元,2011年12月绩效工资超过8000元,2012年1月再创佳绩,绩效工资突破万元;蔡XX同学业绩节节攀升,2012年1月绩效工资高达13000元,登上公司“销售明星榜”。

  结果表明,“2+1”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09级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98%,是历届学生就业率最高的一次;据调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选择“2+1”顶岗实习的同学有80%找到了与专业对口、心仪的实习岗位。实践告诉我们:新形势下民办高校高效实行二级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校的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才能创新强校。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创新性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