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对“改革”认识的几个误区

2020-06-23实用文

  什么是“改革”?改革就是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下,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宗教等等作出改良革新,目的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调整人民内部矛盾,寻找一种更好的适合生产关系的方法。

  目前,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存在几个误区。

  一是“改革”是向既得利益者开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谁不是既得利益者?只是既得利益存在多与寡的问题,存在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就是极少数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合理的利益,我们也要依法保护;只是对他们的不合理利益,才要开刀。就是开刀,也不是卷走他们的利益,而是健全法律制度,从法律制度上,堵住他们一夜暴富的渠道。同时,既得利益者也不是什么恶魔,他们也完全有可能是改革的动力。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所说,“既得利益并不完全是改革的阻碍,相反,既得利益也可能变成改革的推动者。如果既得利益不能变成改革者,那这个改革就没希望了。”

  二是“改革”是进一步私有化。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合法性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与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所构成的严格而有力的组织基础。由此看出,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仍然是公有制,这一点毋庸置疑。有人认为,改革就是不断私有化,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改革不是将公有的东西私有化,而是将公有的东西的各个要素进一步优化与激活,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同时,也将“私权公占”的权利,不断地还给个人,保护私有产权。

  三是“改革”是倒卖。改革不是抓住一些东西,“换汤不换药”,“新瓶换旧酒”,倒卖出去,牟取蝇头小利。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东西,就是“创新”,就是面对现有的一切,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来进行重新“统筹”,重新“规划”,重新“设计”,重新“生产”,重新“包装”,重新开拓“市场”。简言之,就是将一些陈旧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事物或者事物的某些方面,统统去除,让世界接受,让时代接受,为中国的腾飞做出贡献。改革不是负能量,也不是0能量,而是正能量,而且是根本性的正能量。

  四是“改革”是折腾。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地方的领导一换,往往就推翻前面的一切,无论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统统不管。所以,一些人就认为,改革就是折腾。事实上不是,这只是政客的手段,而不是政治家的手段,不是人民公仆的手段。这是一些领导把权力的笼子提着,四处走动,颐指气使,胡作非为罢了。真正的改革,是将现有的一切,综合地、客观地分析之后,作出的创造性的“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战略举措,而不是随心所欲,头脑发热,信口雌黄。折腾的,不是改革,是以改革为幌子欺世盗名;改革的,不折腾,是以务实之举,推进社会经济进步。

  五是“改革”是口号。我们有很多改革,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光打雷不下雨”,老百姓听得耳朵都起老茧了,就是迟迟按兵不动,得不到贯彻落实。老百姓有时候不相信我们政府工作人员,也是因为这些。因为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到群众中去宣传了,但是上边却没有进一步的可操作的具体文件,只好不了了之。但事实上,可能只是一些媒体在炒作,官方还没有最后定论,一些领导就“捷足先登”,没想到,“计划不如变化快”;也有可能,一些意见,只是个别人的看法,还没有形成最后成熟的、统一的意见;还有可能,一些意见,在过程中就“无缘无故”地蒸发了,不知所踪了。而老百姓又不知道就里,就造成了一种失信的不良印象,就认为改革就是口号。事实上,一些根本的大政方针政策,从来都是得到贯彻落实的,而且也是十分到位的。改革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以上这些观点,都是对“改革”的曲解。改革是和风细雨,滋润中华大地;改革是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改革是因势利导,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改革是彰显,升华和创新。改革就像一盏明灯,引领亿万同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昂首阔步,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论文:对“改革”认识的几个误区】相关文章:

1.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几个认识与误区论文

2.对审计的认识的论文

3.新课改后教学中的几个误区论文

4.土木工程专业认识的论文

5.想象力是认识的翅膀论文

6.写论文的几个步骤

7.课程改革论文

8.走出减负的误区论文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电子白板的运用论文下一篇: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