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水傣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探究论文

2020-06-23实用文

  2014年11月,笔者前往追栗树村进行实地田野调查。追栗树村辖属麻栗坡县大坪镇戈令村委会,主要为傣族世代居住,属傣族水傣支系。追栗树村现有97 户、400 余人,有王、鲍等傣族姓氏,村民主要种植水稻。本文基于实地田野调查,试就追栗树村水傣稻作经济、祭龙、建筑、节日、饮食和婚姻习俗以及舂米、酿酒技艺等文化传承结构系统及其变迁进行初步探析。

一、水傣文化传承

(一)稻作经济

  追栗树村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较好,村寨前面有一条河流流过,村寨后面有树木葱葱的山作为天然的屏障,再加上世世代代传承着原始宗教崇拜的年度性“祭龙”活动,使得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得较好,村寨水源较为充足。这即是孕育村寨水田稻作农耕经济的内在性成因之一。追栗树村水源充沛,水田多,山地少。为此,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中,追栗树村既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水傣,又塑模而成水傣传统的水田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依山傍水的优越自然生态环境和肥沃的土壤是造就追栗树村水傣传统稻作农耕生产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村寨地势最低处的河流至村寨地势最高处的龙山,村寨地势呈现出缓坡态势,点缀其间的是错落有致而自低向高渐呈缓坡层级分布的一丘丘梯田。受制于当地的气候条件,村寨水傣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水稻,肥沃的土壤使得稻谷亩产量较高,较为充盈地供应着村民日常生活所需。其中,糯谷种植的面积相对较多。这是因为,村寨水傣举办传统节庆、招待亲朋、子女婚嫁以及祭龙、祭祀祖先等诸多重要场合都要使用糯米制作而成的傣家传统糯米系列食品,诸如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香茅草糯米饭和竹筒糯米饭等。

  现在,村寨依然承传着用掼盆直接在田中打稻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这样,既不致让稻谷掉落田中,又便于在田中直接将稻草晒干后喂牛。

(二)祭龙

  追栗树村仍然保留着原始宗教崇拜,龙崇拜即是较为重要的崇拜之一。村寨地势最高处有龙山,其间巍然屹立着3 棵追栗龙树,这3 棵龙树已经受了几百年的历史沧桑和风雨,俨然成为点缀在周边郁郁葱葱的树木、森林之中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线。现在,这3 棵追栗龙树尚结有追栗果,一般情况下追栗果可摘取食用。但是,此地被村寨水傣视为神圣而不容冒犯的特殊场所,身体不清秀者(尤其是孕妇)不能到此地,懵懂无知的小孩也不敢轻易踏越此地“禁区”。因此,追栗龙树树枝上依然挂满了追栗果,地上也散落着不少追栗果而无人敢来拾捡。

  3 棵追栗龙树处竖立有龙山神位碑,其上书写着:“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林茂粮丰,共享太平”。大年三十晚上,村寨每家每户出一男或一女,共同凑钱买一头三四百斤的黑猪,统一集中到龙山神位碑处举行祭龙活动,并平均分摊祭祀活动的费用。祭龙时,用一头黑猪,一只公鸡,一点酒,一包糯米饭,点香、蜡烛,烧纸钱,并念:“让龙来保福保佑村寨五谷丰登,无灾无难,风调雨顺。”期间,其他2 个自然村与追栗树村一样每家每户出1 人共同参加祭祀龙山活动。当天,参加祭祀龙山活动者就在此处吃饭,每家每户还要分配一点猪肉带回家,被村寨水傣视为“龙肉”。带回家的“龙肉”先祭祀祖先,再由本家族成员共同享用。

(三)建筑

  以前,村寨水傣传统建筑大多是土墙房,并以茅草覆盖屋顶。茅草屋顶与二楼楼板之间砌筑有厚实的土泥巴层,可起到防火或隔离火势的作用。同时,土墙房墙壁较为厚实,具有天然的保暖功能。村寨水傣土墙房还传承有“家山墙”,即是在土墙房一楼侧边的墙壁上挖出一个洞。“家山墙”具有两个功能:一是防盗的功能,这是因为过去村寨及其周边社会治安较为混乱,时常遇有盗贼前来骚扰,一旦盗贼将大门反锁时,主人家可从此处逃出屋外求生,或以此作为“枪眼”予以及时还击;二是防火的功能,如果房屋发生火灾,茅草屋顶向前方倒塌而不能从大门逃命时,可将此处作为“应急通道”以逃生,从而增加生还的机会。

  另外,“家山墙”也有便于主人家尚未婚嫁子女自由进出房屋谈恋爱,可从此处进出而逃避父母监管的视线。这是因为,在过去父母包办婚姻时代的传统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缺乏相互接触、交往、恋爱的机会。

  在村寨水傣传统建筑中,主人家较为讲究房屋大门的朝向,以测定与主人生辰八字是否相生相克来决定大门的朝向,即是以趋吉避凶、无灾无难和万事顺利为最终取向。在传统建筑中,老人一般都是住在房屋一楼的右边,但是如果大儿子成婚老人就要搬至左边。以前,在传统土墙房一楼老人住处一般设置有火塘,以便于天气寒冷时取暖。

  溯源于房屋卧室位置安排的长幼有序原则,因此村寨水傣世世代代传承着“以房论辈分”的习俗,即:大房永远是大房,中房永远是中房,小房永远是小房,其子女辈分大小就依此排定而不论年龄大小。

  在村寨水傣传统建筑中,一般都是在房屋前面用竹篾笆给圈围起来,并精心挖置有一个水塘。房屋前面的水塘具有两个功能:一是养鱼,以便遇有客人来,可以临时作为就急食品予以招待;二是如果房屋发生火灾时,便于就近取水灭火而减少损失。

(四)节日

  溯源于传统的水田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村寨水傣世世代代传承着六月六和尝新节等传统节日。六月六:小年。姑娘前往娘家拜年,期间用一包糯米饭、一壶酒和一只公鸡献祭祖先。9 月:尝新节。期间,村民用糯米制作成扁米,以此作为礼物送给后家。每家每户制作绿豆饭邀请外村亲朋共同享用,并献祭鱼,此意示着“年年有余”。

(五)饮食

  村寨水傣传承有传统食品,传统食材辅料有香茅草、柠檬叶和绿豆等。村民从山中、田地中取来香茅草,将其分成两段,根用于制作香茅草糯米饭,叶子与剁碎的鸭脖制作成鸭脖菜。用香茅草根制作香茅草糯米饭,其中一道较为重要的.工序即是用传统木甑子蒸熟。香茅草糯米饭既具有香茅草根的浓厚香醇味,又具有糯米的自然清香味,让人回味无穷。用香茅草叶制作的鸭脖菜,因鸭脖中渗入了香茅草叶的浓厚香醇味而食之口感极佳。

  村寨种植有柠檬树,柠檬的用途较为广泛。村民将柠檬果拧碎取汁放入蘸水中,可提升蘸水的质量和口感。村民将柠檬叶作为食材,制作而成柠檬鸡、鸭,柠檬鸡、鸭因具有柠檬叶的醇酸味而味道酸爽并有助于提高食欲。

  村寨水傣种植有金竹、竹笋竹和大刺竹等竹子品种。为此,村民往往“就地取材”并将竹子广泛地运用于劳动生产、社会生活中,充分地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村民利用金竹编织竹箩等劳动生产用具,利用金竹编织竹碗箩等生活用具,利用竹篾笆圈围大门以及大门前的鱼塘,??

  竹笋竹可以食用,嫩竹笋可制作成竹笋干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材搭配食用,不嫩的部分可制作成酸竹笋与其他食材予以组合食用。村民利用厚实的大刺竹作为辅助材料,与糯米一同制作成传统竹筒糯米饭:村民砍取大刺竹,砍成两端都留有竹节的竹筒并自一端掏口,从此处将比例适当的糯米和水灌进竹筒内,再用芭蕉叶堵住竹节筒口,之后用火慢慢烧即可制作成竹筒糯米饭。烧制的竹筒糯米饭浸透着糯米的香醇味和竹子的清香味而让人食之倍感其味美不胜收。

  村民将绿豆去皮浸泡与稻米混合搅拌,再行用木甑子蒸熟而制作成绿豆饭,食之顿感醇香味极为浓厚。

上一篇:文化的传承高三作文下一篇:浅谈传统文化的传承400字散文